欽宗被囚金營日久,汴梁軍民越來越惶恐,趙佶無奈,帶著李若水等大臣,親自去金營。靖康二年二月六日,欽宗和趙佶被完顏晟下令廢為庶人。
旨意宣讀完畢,粘罕道:“兩位已是庶民,把龍袍脫下來吧。”趙佶和欽宗含淚解衣,李若水撲上前去,抱著欽宗道:“萬歲,不能脫啊。”粘罕道:“李若水,他們已不是你們宋國的皇帝和太上皇,以後你們的主子是金太宗。”李若水破口大罵:“金太宗算什麼東西,不過是一條亂咬的狗而已,你們是一群狗奴才。”粘罕大怒,吩咐左右將李若水拉開。上去兩個金兵將李若水拖在一邊,李若水仍然罵個不停。粘罕命人割斷他的舌頭和喉嚨,李若水殉國而死。
至此,曆史上所稱的北宋滅亡。完顏晟冊封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
當時,中原並不乏有骨氣之將領,比如劉延慶,雖然不是一個優秀的將帥,卻是個忠於大宋的臣子。眼看汴梁失陷,劉延慶不肯做亡國奴,率本部兵馬衝出開遠門,殺進金兵營寨,欲投秦川而去。劉延慶勇武過人,眨眼間殺出一條血路,金兵擋者立死。
劉延慶帶兵突圍,早有金兵報於完顏宗望。完顏宗望與金兀術登高而望,看到了左右衝突的劉延慶,撻懶道道:“待我去拿下他。”說話間,撻懶飛身躍下,跨上一匹戰馬,追至龜兒寺前,將劉延慶一刀斬殺。
金兵原不過四五萬人,而此時,汴梁守軍足有六萬,再加上自願守城的百姓,近三十幾萬。如果宋國軍民同心協力,憑借堅固的汴梁城防,和官民誓死守衛京師的決心,金人是不會這麼容易攻破汴梁的。起碼,也會為李綱和宗澤的援兵贏得時間,可惜的是,欽宗把郭京當成了救命神仙。
再說康王大軍,行至黃河北岸時,林衝騎快馬趕到。嶽飛從林衝口中得知汴梁危急的消息,趕緊派探馬去報,果然,探馬再回來時,汴梁已經失守了。宗擇回報康王,康王望著汴梁的方向,沉默半晌無語。
老將宗澤跳上一塊高台,叫道:“將士們,國破家亡,太上皇和萬歲安危不知,我等誓要將金人趕出京師去,不怕死的跟我走。”
眾將士紛紛響應。
康王眉頭一立,喝道:“站住。”
眾將齊齊回頭,愣愣地望著康王。
康王臉色死沉,淡淡地說:“你們擅自行動,眼裏還有我這個兵馬大元帥否?”
眾將默然。
康王道:“我宋軍有數十萬,而金兵不過幾萬,十比一啊,我們是如何潰敗的?你們想過沒有?本王也曾與善於作戰的謀事議論,宋兵節節敗退,無非是各路兵馬互不銜接,不受節製。現在,你們這般冒失行動,是不是想重蹈覆轍。”宗澤道:“康王,你說該怎麼辦?汴梁可是我們的京都,京都失陷,有多少大宋子民要遭受踐踏?救兵如救火,您要趕緊拿主意啊。”康王道:“本王乃皇室中人,現在我趙氏江山傾覆,你們說,本王是不是比你們還痛苦?”
康王的話很有道理,人家是太上皇的兒子,欽宗的弟弟,在封建社會,一般都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就是說,天下是人家姓趙的,人家心裏能不急嗎?
康王環視眾人道:“各位,待我進帳考慮一下,一個時辰後再與眾將商議行軍路線。”
康王進帳後,就閉目躺在帥椅上。親信李馬俯耳道:“康王,您真要兵救京師嗎?”
康王沒有睜眼,隻是道:“以你之見呢?”李馬道:“康王,小人仔細分析過,我們現在充其量不過十萬兵馬,而且很多是最新招募的各地新兵,良莠不齊,作戰能力可想而知。我京師及各地勤王之師多達數十萬,仍不能抵擋金人的虎狼之師,我們去了,豈不是以卵擊石?”康王臉上似有怒色,道:“李將軍,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國破家亡之仇,我們就不報了嗎?”李馬道:“康王,小的不是這個意思,聽說金人扶持張邦昌為帝,那張邦昌是個什麼東西,怎麼能竊取我大宋基業呢,再說,各地百姓也不服啊,俗話中,國不可一日無主,現今之計,不如尋找堅固的城池,由您登基繼位,號令天下,統一指揮,共舉抗金大旗,才可能報得亡國之仇。”
康王暗有喜色,卻故意沉著臉道:“李馬,你這不是陷本王於不義嗎,皇兄健在,我等應想法將其救出,重新扶正,本王豈能偏安登基,落一個萬世罵名。”李馬道:“康王說的是,不過現今京師淪陷,萬歲被禁,如何可能由萬歲發號施令?不如您先登基,等救出萬歲和太上皇,您再讓位也不遲啊。”康王擺擺手,道:“你去和眾將說吧,本王累了。”
李馬興奮地走了出來,大聲道:“各位將軍,如今金人已經淪陷我京師,我等此去,恐怕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最理智的方法就是擇地駐紮,勤練兵馬,招募兵士,壯我雄師,待機而恢複江山。”宗澤道:“京師危危,我等豈能見死不救?”李馬道:“宗將軍,如果京師正值危危中,我等自然應發救兵,但是,現在京師已經淪陷,我們必須要麵對現實,冷靜下來,想出一條恢複江山的良策。”
“李將軍有什麼良策?”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主,當今之計,不如我們立康王為帝……”
“胡說,萬歲尚在,此等私立之事如何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