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江山傾覆(3 / 3)

“眾將軍,萬歲雖然健在,但是你們不要忘了,此時已是張邦昌登基,改國號大楚,難道我們不扶立康王,卻要成為大楚子民嗎?”

眾將都默然。

李馬繼續道:“現在,我大宋子民人心惶惶,已成一盤散沙,急切需要一個人站出來,號令天下,統一指揮,隻有這樣,才能推翻大楚,驅趕金人,恢複我大宋江山,等把金人趕出去,救回太上皇和皇上,我們再請皇上複位便可。”

眾將互相對視。

李馬道:“除了小人這條決策,誰還有更好的想法,可以說出來嘛,隻要能趕出金人,救出二帝,恢複我大宋江山,我們就該采納。”

眾將無人再言。

李馬道:“下麵,我們請康王出來講話。”

其實,不用李馬說,康王自己就出來了。

康王是個頗有心機的人,京師淪陷,他表麵上裝得異常悲痛,實則內心中有幾分暗喜。他現在身為兵馬大元帥,號令一下,可以指揮千軍萬馬,京師淪陷,二帝被禁,自己不正可偏安立業嗎?所以,他並不想揮師直下,救援京師。

康王走了出來,假裝無限悲痛地說:“眾將軍,國破家亡,期望眾將軍誓死保我大宋江山不被金人踐踏,剛才李馬將軍的話小王聽到了,他是陷小王於不義,二帝尚在,小王決不能偏安登基,以背罵名。”

眾將都望著康王,不知他這話是出自真心,還是虛假之詞。

康王見眾將似疑自己,突然拔出李馬腰下的寶劍,道:“大宋江山不在,我趙構無顏再苟活於世,眾位將軍,永別了。”說罷,康王橫劍就要自殺。李馬慌忙將劍奪了下來,與眾將呼啦跪倒一片。

李馬道:“康王萬不可絕望,二帝雖然被禁,但是,我大宋還有半壁江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康王千歲,我們應化悲痛為力量,重整旗鼓,以圖東山再起啊。”

康王見狀,這才摸了把淚道:“李將軍的話令本王茅塞頓開,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不能做匹夫之勇,否則就成了千古罪人,眾將請先就近安營,待機行動。”

宗澤等人紛紛領令,大軍駐守相州。不久,康王在應天府繼位,是為高宗,改年號為“建炎”。趙構即位後,金兵開始對其進行攻擊。趙構為保留自己的皇位,不敢與金人以死相決,夾尾南逃,偏安杭州,是為南宋。

再說金人進入汴梁後,在郭藥師的帶領下,好一頓掠奪,尤其是趙佶為自己打造的艮嶽和藏寶的宣和殿,更是遭到了搶劫。不但那些奇石異寶,連趙佶收藏的書畫,甚至趙佶那幅最為珍愛的《清明上河圖》和兩半幅《江山》,也落到了金人手裏。徽宗原本要將兩半幅《江山》裝裱一處,但是,由於《江山》裂痕吻合處下方有一缺口,乃是江山之基。徽宗想過要補畫一基,但由於色調不符,終於放棄,後來,這兩半幅《江山》就一直分藏在兩個天蠶絲囊中。

粘罕等人進了宣和殿,郭藥師便到處尋找,終於尋到兩個天蠶絲囊,欣喜道:“元帥,這就是趙佶念念不忘的巨畫《江山》。”

“《江山》,快打開看看。”

郭藥師將絲囊放在龍案上,剛拿起一把鑰匙,突然間,樓頂上“哢嚓”一聲,破了一個缺口,就在眾人一愣間,一個青衣蒙麵人跳了下來,抓起桌子上的一個絲囊,待要抓另一個時,金兵已圍了上來。那人隻好飛身躥上樓頂,從破口處逃去。

那人一直逃到鎮安坊西樓之上,見了李師師,摘下蒙麵的布巾,原來,他便是與盧俊義去了大名府的燕青。李師師道:“弟弟,可曾將《江山》拿來?”燕青將半幅江山放在桌子上,道:“隻可惜,下手慢了些,隻得到半幅。”

“也好,有這半幅,就等於我大宋半壁江山,弟弟,你快些收好,趁亂出城去吧。”

“你姐姐呢?”

“姐姐在京城多年,不想再往他處去了。”

燕青正要說話,突然外麵人聲嘈雜。

燕青將半幅《江山》揣好,道:“姐姐略等,我去殺個痛快。”說著,燕青從窗口飛出來,見金線巷裏來了幾十個金兵,他大喝一聲,跳了下去。

當趙佶聽說自己珍藏的寶貝落到了金人手裏,無比的痛惜,更令他悲痛和恥辱的是,後宮佳麗,那些妃子、宮女、公主們,也被擄上了北去的牛車。

金軍是分兩路撤退的。一路由完顏宗望押著趙佶、鄭皇後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先行一步,沿滑州北上。另一路由粘罕押解,由鄭州經山西北上,主要是欽宗、太子及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何栗(身陷北庭,絕食而死)、同知樞密院孫傅、簽書樞密院事張叔夜(行至白溝,絕食而死)、禦史中丞秦檜(秦檜由於反對張邦昌為帝,得罪了金人,被掠去了金國。在此之前,秦檜還算不上一個奸惡之輩,到了金國,秦檜為謀生路,賄賂粘罕,金太宗將其送給撻懶任用,從此,秦檜逐漸成為金人的走狗)、中丞陳過庭、兵部侍郎司馬樸(司馬光從孫)、轉運使呂頤浩(後被金人放歸,南宋高宗時知揚州,官至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官員,還有一些禮器、古董、書籍、字畫、財帛等。

徽宗一行3000多人,分乘800餘輛牛車,一路淒淒惶惶,受盡屈辱折磨。妃嬪、公主、侍女被金人奸淫而死者眾,至上京時,隻剩下800餘人。

建炎二年八月,兩位亡國之君徽、欽二帝來到了上京。金太宗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昏德侯,不久,金太宗又將徽、欽二帝趕至荒涼偏僻的邊陲小鎮——五國城。被囚禁的日子裏,徽宗傷感於國破家亡,寫下了《在北題壁》這一抒發心境之作。詩曰: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裏,目斷天南無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