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彙投資中,每個人都希望準確地預測彙率,以保證自己獲利。這是大家做外彙買賣的最大的心理企盼。
預測彙價的分析方法分成基本麵分析和技術麵分析。掌握了基本麵分析可以令我們把握外彙市場的國家的經濟基本麵,從而決定其彙價的長期趨勢。彙率的變化很難把握,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掌握了基本麵分析則可以讓我們把握走勢。
一、經濟增長速度
各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是影響彙價的最基本因素。一個國家的經濟加速增長會形成利好,這個國家的貨幣就會升值。在彙市中,美元占據主導地位。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影響著彙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定要關心美國的經濟數據。這個月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普遍不好,會造成美元大幅下挫。
例如,2002年11月6日周四淩晨,因失業率上升、製造業萎縮以及消費者信心下降,美聯儲調低利率50個基點,使利率降至1961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在此之前多數經濟學家預測此次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美聯儲此次調低利率50個基點,令市場吃驚。其後,美元兌主要貨幣跌至短期支撐位下方。
二、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也是影響彙市的基本因素之一。國際收支是指商品和勞務的進出口和資本的輸出和輸入。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出口在國際的收支中,如果收入大於支出,則對外貿易有贏餘,也叫順差;相反,這個國家的對外貿易中收入小於支出,就是貿易赤字,也叫逆差。
一個國家的貿易出現順差,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麵好,市場對這個國家貨幣的需求增加,會使這個國家的貨幣升值。如果一個國家的貿易出現逆差,市場對這個國家貨幣的需求就會減少,會使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
例如,2007年美國為了保持其國內的物價穩定,采取了兩個政策:一是主動讓美元貶值;二是保持巨額外貿逆差。美國的貿易逆差呈現下降趨勢,對本國經濟增長會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長期大量的貿易逆差會使外國持有美元者信心受到動搖,從而加大美元貶值。這帶來的後果是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猛漲,如石油、鐵礦石等。這種上漲趨勢會傳遞到其他國家,直接造成以進口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成本上升,銷售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三、貨幣的供應量
貨幣的供應量是指一個國家的央行或發行貨幣的銀行發行貨幣的數量,這對彙率的影響也很大,一個國家必須保證它的貨幣供給保持一定的數量。如果發行的紙幣過多,就會出現像1948年的國民黨政權濫發紙幣,造成紙幣大幅貶值,以致整個金融市場崩潰的情況。當然這是極端的例子,平時各個國家的央行也要控製貨幣的供應量。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緩慢,或者經濟在衰退,那麼這個國家的央行就要考慮增加貨幣的供應量來刺激經濟,它會奉行調低利率等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個國家減息的可能性就會加大。反之,如果在采取了這種政策之後,經濟好轉,貨幣發行過多,會造成了貨幣增長過快。那麼這個國家的央行就要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它要減少貨幣供應量,以避免通貨膨脹。
四、利率水平
利率和彙價是緊密聯係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利率過低,就有可能造成貨幣從一個低利率的國家流出,流向一個高利率的國家,大家以此獲取息差。在國際上有一種“拋補套利”的做法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操作的。
2005年,國際外彙市場完全陷入利率漩渦之中。美元的走勢,受利率影響最大。2004年6月份美聯儲開始了它的加息之旅,進入2005年後,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利好效應開始呈現,而此後美聯儲繼續一係列加息舉措使美元成為市場焦點,美元的霸主地位凸現。美聯儲利率與美元彙率節節攀升,取得了雙贏效果。然而,好景不長,在經曆了利率風波後,美元疲態盡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