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不窮不富的二十幾歲人更需要理財(1)(1 / 3)

有人說:理財理財,沒錢理什麼?每月發的那點死工資還不夠一件衣服錢呢?錯!正因為沒錢才要理!這個年齡,大家都在為了事業而奮鬥,上班賺點錢不容易,不會理財往往就變成了“月光族”。其實,薪水低照樣能理財。把你的錢養起來,堵住財富流失的黑洞,相信你很快就能擺脫不窮不富的現狀!

二十幾歲學理財,下一個富翁就是你

二十幾歲,是一個熱血澎湃的年齡,也是一個為了事業和金錢奮力拚搏的時期。二十幾歲是創造財富的開始,更是積累財富的最佳時期。剛剛離開了校門,麵對這個充滿了欲望的物質社會,沒有奮鬥的意識恐怕連生存都很困難,不去努力賺錢,隻能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不要說,你的父母有錢,也不要說你嫁個好老公就行,更不要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有錢人。你不是有錢人,你隻是一個幫助花錢的人,隻有自己賺的錢才是真正的錢。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隻有靠自己,隻能靠自己的知識和汗水打造成功的基石。

據相關報道,二十幾歲到三十歲之間是一個人一生中創新思維最活躍,精力最充沛,大腦最好用的年齡。這也是走向財富之路的最佳年齡,因為這一時期對理想和金錢有著最為濃厚的興趣和欲望。

搜狐的CEO張朝陽、微軟的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特,他們都是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成為了有錢人。這些富豪們都是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打拚,並在三十歲左右創造了自己的事業,擁有了巨額財富。

在計算機行業卓有成就的戴爾,在他16歲的時候,就從事了自己一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開始為一家報社賣報紙。在賣報紙過程中,他並不像其他的推銷員,隻是一味地工作,而是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尋找方法,並提升自己的能力,經過1年時間的積累,他擁有了1.8萬美元的資金積累。這不僅讓他學會了很多的銷售經驗和技巧,更重要的是為他日後的創業生涯積累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桶金。

讀大學期間,戴爾不僅用自己的錢買了自己最喜歡的電腦,而且靠這筆資金在學校做起了電腦生意。1984年,還沒有大學畢業的戴爾決定退學,專心經營自己的電腦生意,並創建了戴爾計算機公司。當他應該大學畢業的那年,他公司的年營業額已經達到7000萬美元,成為有錢的年輕人,而和他一起進入大學的同學仍在為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忙碌。

二十幾歲的時光不能錯過,超過三十歲之後,很多的事情已經來不及了。所以要想成為有錢人,就應該趕在這一時間段奮鬥。不要認為自己還年輕,還擁有大把的青春任你揮霍,眼看就要三十歲了,在有錢人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創造財富的機遇轉瞬即逝。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一生隻能年輕一次的寶貴時間,樹立理財觀念,掌握一定的理財技巧,擁有一定的財富積累,為以後成為真正的有錢人邁出最重要的一步。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為自己的家人負責,更要為自己的金錢負責。金錢是生命中最值得擁有的利器,沒有這把利器你的人生之路必定坎坎坷坷!

財富是一個人自信的源泉,一個落魄窮困的人是沒有資格談尊嚴和自信的,自然也不會是一個成功的人。這個世界上隻有不會賺錢的人,沒有賺不了的錢。財富就像灑滿大地的青草,富人能做的其實就是多抓一把,而窮人隻能抓住一根,還把這根草當做救命的希望。

二十幾歲,是屬於年輕人的黃金歲月,你現在不奮鬥,還等什麼時候去奮鬥,現在不賺錢,那什麼時候去賺錢,年輕人就應該勇敢地為自己拚一把!三十歲以後,貧窮都是自找的,沒有永遠的窮人,也沒有永遠的富人。從現在開始,學習理財,掌握財富的規律,下一個富人就是你!

徘徊在“月光族”邊緣的二十幾歲人如何理財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有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往往沒到月底就花光了,幾乎不會有什麼剩餘。看起來特別的“瀟灑”,一副有錢人的樣子。實際上,這樣的消費理念既不利於個人事業的發展,也不利於今後家庭生活的美滿。徘徊在“月光族”邊緣的年輕人,怎麼才能攢下錢,理好財呢?下麵這些方法也許能夠幫助你擺脫“月光”,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

自我克製,計劃開支

發了工資,先別急著買衣服,和朋友喝酒,先看看怎麼安排才合適。

年輕人大都喜歡逛街購物,便很難控製自己的消費欲望。要學會克製自己的購物衝動,提前做好購買物品的計劃,計算好大概的花費,不要多帶錢,也不要隨意使用信用卡。對不實用或暫時用不上的東西敬而遠之,連看都不要看。

要對每月的薪水好好計劃一下,哪些地方必須支出,哪些地方可以節省,按照三分之一薪水理財法固定地把每個月工資的1/3納入個人儲蓄計劃,最好辦理零存整取業務。雖然錢不是很多,但從長遠來算,幾年下來也有一筆不小的資金。

這些攢下來的錢可以添置一些大件物品如電腦等,也可以作為“充電”學習的支出。不妨試著給自己做一份“個人財務明細表”,看看超支的部分是否合理,以便隨時作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