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窮人的朋友都是窮人,在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感覺很開心,聊一些無聊的主題,開玩笑談女人,除了開心地吃了一頓飯或者增加友情,可以說毫無意義。富人在一起的時候也聊天,也談無聊的話題,但是他們關注的是從這些話題中捕捉對自己生意或投資有用的東西。因為他們知道,在這裏聊天,不能浪費自己的時間,因為時間就是金錢。要想富有,就必須向富人學習。隻有先去學習,你才會得到他們致富的經驗。
但是富人可不是那麼好接觸的,因為富人的時間總是不夠用。整天無所事事,喊著無聊有聊的人絕對不是什麼有錢人。即使有,也離破產不遠了。要學習理財,最好充分利用你的時間。
有一個窮人非常羨慕隔壁富人舒適和愜意的生活,於是他對富人說:“我願意在您的家裏幹三年活,不要一分錢。隻要吃飽飯,有地方睡覺就行。”“原來還有這樣的好事。”富人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窮人的請求。三年後,窮人離開了富人的家,不知去向。
十年之後,昔日的窮人變成了大富翁,而以前的富人家道中落,相比之下顯得寒酸。於是富人對昔日的窮人說:“我願意出10萬塊錢買你致富的經驗。”昔日的窮人哈哈大笑:“過去我是用從你那裏學到的經驗賺錢,而今你又用金錢買我的經驗呀。”
昔日的窮人用三年的時間學到了富人的經驗,獲取了比原先富人還要多很多的財富。所以說,財富是靠頭腦來賺取的。猶太人曾說,你的價值就是腦袋而不是手。整個世界60%的財富握在他們手裏,依靠的是就是腦袋,而不僅僅是手。他們總是想辦法製作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商業計劃,剩下的事情就讓別人去擺弄,自己等著收錢就好了。
“鈔票有的是,遺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了。如果你的思維足夠開闊,那你的錢包就會隨之增大。”希望這句話能給所有的窮人一點啟示,理財的頭腦比金錢更重要!
大部分的人空有賺錢能力,卻缺乏理財功力
會賺錢的人就一定會理財嗎?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理財高手呢?白手起家者大多都有極佳的理財能力,在創業的前期小心謹慎減少成本規避風險,理財功夫做得也很不錯。但是又有多少富人能夠一如既往保持呢?富不過三代的說法不也證明了這一點嗎?得天下者不一定能坐天下,掌控財富者不一定能駕馭財富!
賺錢是一種能力,那麼理財是什麼呢?理財是一種手段,如何利用錢的手段。那又該怎麼運用這種手段呢?有錢人也需要理財嗎?生活在城市裏的白領們又如何理財呢?
對於有錢人來說首先不要莫名其妙地攀比。炫富是有錢人的通病,在網上你可以看到很多這方麵的案例。男子燒錢點煙網上炫富,自稱鄙視窮人小白領;90後女孩手捧鈔票炫富,稱下等人才擠公交,等等。錢不是用來燒的,更何況錢也不能代表一切,更不要說什麼上等下等了。這種無聊的炫富隻是把無知當個性,白白糟蹋錢。
相對來說,大多數人都應該把焦點放在理財計劃上。通過正確的理財計劃,來幫助自己達到賺錢的目的。在消費的時候更要注意幾個方麵:
分清楚“想要”和“需要”
消費的第一守則應該是要建立於“需要”上,行有餘力才能“想要”。但很多人不能體會到這一點,被想要的東西搞得暈頭轉向,最後被物品俘虜,造成了金錢的浪費和閑置。A是一個白領,工作能力很強,但是薪水族畢竟有限,但他喜歡到國外旅行,並且喜歡買名牌。有的時候,刷完信用卡後就發現透支了,可還有半個月才發薪水,眼看要斷糧了。隻好把他的寶貝名牌拿出來拍賣,雖然自己忍痛割愛,依然無人問津。分清“想要”和“需要”,你會省下你想象不到的金錢。
“買”的時候就要想到“賣”
想要省錢做大事,就要有物超所值的觀念,或者懂得什麼叫物有所值。很多人在買東西隻在意當時的感受,卻忽略了物品本身的價值,比如,花1000元買一隻表,但是當這隻表屬於你的時候,它就已經不值1000元錢了。
而有的人買東西的時候懂得考慮未來的價值。比如,同樣花1000元買一個古董家具,經過自己再加潤色,東西越古老越值錢,將來它的價值可能早已超過1000元。
如果在“買”的時候就想到物品“賣”的價值,那麼消費的時候就小心很多。
努力貫徹環保概念
環保概念的意思是讓幾乎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再利用、更具個性化。在消費的時候就應該明確自己還有什麼可運用的物品,將其分門別類,不用的東西也不要隨便丟棄,試著可以改裝或上網拍賣,捐獻給需要的人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賺錢不容易,一定要懂得如何節省。
會賺錢也要會理財,不會理財金錢也會離你越來越遠。合理的理財計劃不僅可以讓你避免成為“月光族”、“負翁”,甚至可以為你開辟出另一條生財之道。那麼如何培養個人的理財功力呢?注意一下這幾個環節,相信會增強你的理財“功力”:
一、估算資金儲備。從現在起,看看你為實現新的發展目標籌備了多少資金,還需要多少。在盡力彌補這個差額的同時,而且還要注意生活中隨時出現的意外情況。投資的時候更要注意自己能得到的回報率。人們往往過於樂觀,認為投資的回報率不會太少。專家的建議是:不要將債券的回報率定在5%以上,股票的回報率不要定在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