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必要的儲蓄。幹什麼都需要成本,一定額度的儲蓄是必需的。比如想創業者,就應該盡最大可能存錢並將之投入到創業計劃當中。
三、為消費做計劃。在一年的結束或開始,應該規劃一下新的一年的主要消費,比如,裝修房子還是買汽車。有了這樣的計劃,就應該開始存錢了,不合理的理財計劃隻會導致既定目標的取消或者債台高築。
四、整合保險。每年都應該考慮投保的險種合適與否,比如,今年身體不太好,就需要投更多的壽險。各種情況都要考慮到,定期整合投保品種還是很有必要的。
五、做最壞的打算。如果有幾個月拿不到工資,怎麼來支付生活費用?如果股市處於長期下行狀態,又不想被迫拋售股票,應該怎麼辦?擬定一個應急計劃,防範萬一。
財神不理財,最終會慘變債神
財神曆來是最受國人歡迎的神仙之一。在民間傳說中,財神就是財富的象征,每逢新年,家家戶戶懸掛財神像,以求財神保佑。求財納福的心理與追求,充分體現了金錢的重要性。賺錢很重要,但是沒有合理的理財計劃,財神照樣會變債神。
金牌主持人艾德·麥克馬洪在85歲的時候宣告破產了,也許你會說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們來了解一下麥克馬洪這個人,你就會覺得他的破產非常值得人深思。
艾德·麥克馬洪是馳騁美國電視界半個多世紀的“常青樹”,是一次次捧著特大號百萬美元支票幸運中獎的“財神爺”,在上世紀90年代他的身價高達兩億美元。這樣一位名副其實的“財神爺”在85歲高齡的時候卻“意外”地破產了。在中國人眼裏這個年紀正是頤養天年的時候,而麥克馬洪卻在為生計發愁。是什麼原因使這位鼎鼎大名的財神爺也“不幸”破產了呢?
據悉,麥克馬洪最大的失誤就在於他沒有理財觀念,更談不上理財計劃。他從17歲“觸電”賺錢開始到財務危機來臨之前,一直相信自己賺錢的本事,認為“千金散盡還複來”,花錢如流水。他的夫人說他從不看賬單。一個不看賬單的人,又怎麼能建立自己的理財計劃呢?“賺錢多,花錢更多”使他一步步邁入蕩盡家產、負債累累的窘困境地,財神不理財,最終慘變債神。
兩億美元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相信很多人會說,我幾輩子也花不完,怎麼會破產呢,就算存進銀行裏,吃利息也夠奢侈的了。當你擁有兩億美元、站在那個高度的時候也許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麥克馬洪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固定資產的投資上,如果把這些錢投入到回報率不高的長期聯邦債券,每年可以坐收1000萬美元的利息;如果選擇定期購買美國標普500指數基金,假如20年前買入,如今收益率近140%,假如再早10年投資,如今收益率已超400%,這就是理財規劃的神奇力量。
不管你信不信,事實就擺在那裏。在中國道理也一樣,曾經很火的股市讓人們嚐到了投資的甜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但是一旦出現大幅下挫,許多人的信心就會備受打擊。害怕自己被套住,擔心血本無歸。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個正確的理財計劃很容易出現你所擔心的狀況,不賺錢反倒賠錢。就算是財神,不理財,也會變債神,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理財計劃的製訂應該參照自己的經濟狀況,合理安排你的支出,比如教育投資、家庭消費等,剩餘的錢用來儲蓄還是購買基金還是炒股,當前大市場情況等都應詳細考慮周詳。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不管處於什麼樣的人生狀況,一個人對自身的財富未來都要有一個合理的規劃!
六個習慣讓你理財成功一半
常常聽人說這樣一句話:我對數字不敏感,天生就不是理財的料。這些話都是借口,理財問題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休戚相關的。“理財”不是個人興趣的選擇,也不是天生具有的能力,和你所學的專業也沒有連帶關係。
事實上,任何能力的獲得都不是天生就有的,學習和經驗才是重點。理財能力也是如此,不學習永遠也不會。相對那些金融專業、從事商業的人也許較有“理財意識”,但金錢問題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每個人都不能推卸理財責任。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理財時代”悄然來臨,理財已經邁出了專業領域的門檻,深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當中。人生是需要規劃的,理財已不能再局限於保障生活的安逸,而是為了滿足更高的物質和精神追求。
這個時候,你還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玩的金錢遊戲”,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話,那就證明你已經落伍了!一旦被迫麵臨重大的財務問題,不是任人宰割就是自歎沒有金錢處理能力。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必須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習慣一:記錄財務情況
做好準備工作才能防範於未然,如果沒有持續的、條理性的、準確的記錄,理財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詳細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是十分必要的。一份好的記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