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量所處的經濟地位——製訂一份合理的理財計劃的基礎。
2.有效改變現在的理財行為。
3.衡量接近目標所取得的進步。
最好建立一個檔案,詳細列出自己的收入情況、淨資產、花銷以及負債。
習慣二:明確價值觀和經濟目標
明確了自己的價值觀,才可以確立自己的經濟目標。沒有明確、真實、可行的目標和方向,就無法做出正確的預算。不能約束自己,就不能達到你所期望的長遠目標。
習慣三:確定淨資產
做好了經濟記錄,淨資產也就很清楚了。為什麼一定要算出淨資產呢?因為清楚每年的淨資產,就能掌握自己又朝目標前進了多少。——這也是大多數理財專家計算財富的方式。
習慣四:了解收入及花銷
很多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的錢是怎麼花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每個月的花銷在哪裏。了解了這些基本信息,才能製定預算,合理安排消費。什麼地方該花錢,什麼地方不該花錢,自己心裏一定要有個數。
習慣五:製定預算,並參照實施
財富不是說你能賺多少,而是說還剩多少。製定預算似乎很煩瑣,甚至有些做作,但是通過預算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預算才能在日常花費的點滴中發現大筆款項的去向。一份具體的預算,對我們實現理財目標十分有幫助。
習慣六:削減開銷
二十幾歲的時候,一般人都會說,我沒有那麼多錢去投資,怎麼能實現自己的經濟目標呢。其實實現目標並不是都要靠大筆的投入才能實現的。即使很小數目的投資,也可能會帶來不小的財富,舉個例子:從24歲時開始投資,在銀行每個月多存100元錢,並拿到10%的年利潤,十年後就有了20000元錢。投資時間越長,複利的作用就越明顯。所以開始得越早,存得越多,利潤增長得也就越快。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六個理財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始自己的理財生活。
二十幾歲學理財,三十歲後變富不是很難的事
每個人都想變成一個有錢人,這個世界上不喜歡錢的沒有幾個,尤其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其實這個年齡是最需要錢的時候。吃喝玩樂不說,要穿名牌衣服,要聯係朋友,要結婚,要買鑽戒,要買房子,要養孩子,要贍養老人,到處都是錢的影子。就算你不需要這些,那想考研呢?進修呢?培訓呢?想充電都沒錢,是不是感覺很憋屈?
二十幾歲的人大多數都沒什麼錢,沒錢更需要理財,想在三十歲以後成為一個有錢人,學會理財就更為關鍵了。想成為有錢人,必須具備強烈的致富欲望和合理的理財計劃,賺錢其實並不難。
也許你會認為這簡直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這是一個理財觀念的問題,想成為有錢人首先要像有錢人那樣去思考,有錢人的思維方式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他們獨特的理財意識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其中最大的奧秘在於有錢人考慮的不是如何將他們自己經營的公司或產業進行投資,而是怎樣賣掉這些產業膨脹財富,這才是許多富翁得以脫穎而出的全部秘密。
碧桂園業務大多分布在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從1999年起,集團每年樓盤銷售總金額均超過25億元。其董事長楊國強出身於農民家庭,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算得上是地產界的“草根”富豪了,同為出身貧寒的年輕人。他的事例再次向人們證明:隻要肯努力、肯奮鬥,出身並不是個人成功的主要問題。如果再留意一下新聞,就可以發現有錢人正越來越多,尤其是年輕的有錢人。從1999年開始,胡潤百富榜的排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中國內地首富,似乎現在億萬富翁已經成了人們非常熟悉的概念。
有這樣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工資隻能使你安全地生活,如果要想真正成為富翁,就必須把自己投入到變幻莫測的市場中去。”就像碧桂園的楊國強,雖然財富上億萬,但在剛開始時都是身無分文的“窮小子”,在任何一個方麵都並不出色,但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創富傳奇。
當然要成為一個富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需要我們從觀念、態度、行為上加以學習和改進。從窮人變成有錢人這一過程需要具備很多特別的要素,這些特別的要素就是所謂的財富基因,不然你永遠隻能在原地打轉。
如果要想成為有錢人,就要從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理財觀念,朝著有錢人的方向盡力地靠近。經常與成功人士打交道,多多交流,領悟他們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意識。再根據自己的資源和優劣勢,分析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適合從事的行業;選擇投資的方式等。
當然,不管怎麼說理財觀念和理財技巧都是最主要的因素,那些依靠打工賺錢,隻懂把錢存進銀行的人,永遠也不會成為有錢人!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不要再眼饞別人的名車別墅了,做一個實幹家要遠遠強於幻想家,利用你手中的資本、掌握的人脈,從現在開始理財,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財富規劃勇敢地走下去,慢慢你就會發現,變成有錢人,其實並不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