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婚前財產公證的問題。婚前財產公證是一種“理性行為”,是對感性行為的一種約束。婚姻是什麼,婚姻不是花前月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婚前財產公證對於婚姻利大於弊,隨著婚後長達幾十年的時間積累,家庭資產也會不斷壯大,為以後的日子考慮,隻要不影響二人感情生活,財產公證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婚前買房,可以確定雙方的出資額,做一個財產公證。房產證不妨寫上兩個人的名字,因為小楊的經濟實力還不能一次付清,結婚後還是得夫妻共同還貸,實際上房產也是歸二人共有的,也省得引起家庭糾紛。
結婚以後租房還是買房呢?這個問題也經常困擾想結婚的年輕人。租房的優點是現在就有能力住大房子,使用更多的居住空間,而且能夠隨著收入變化自由選擇,資金也較為自由,不用考慮房價下跌的風險;購房優點體現在能夠積累實質財富,滿足擁有自己的房子的心理,而且還有資本增值的機會,但還貸不說,還缺乏財務自由。究竟是買房還是租房呢,那就要看雙方的經濟實力了,賺錢不太多的,可以考慮婚後過幾年再買房。
最後,來看看投資規劃。因為結婚買房需要比較大的開支,依靠小楊和他女朋友區區的4萬元積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儲蓄是非常重要的,兩人可以投一份基金定投,作為一個長期投資兼強行儲蓄。可以以每月1000元為限,投資指數型基金,投資期限為20年左右,作為將來孩子的教育金或者是房子的本金。
還有就是保險的問題,當前兩個人都沒有商業保險,雖然小楊單位有社會保險,但是保障額度極低。因此,必須配置保險保障,應以壽險和意外險為主,意外險的收益人主要為父母,保費支出也不大。
正視現實危機——上有老下有小該如何理財
二十幾歲,也許有的人認為自己還很年輕,過著單身貴族的生活。也許有的人已經結婚了,甚至已經是孩子的父母,在和你同一屆的同學中找找看,相信有不少人是屬於這種情況的。單身貴族,自己吃飽,全家不餓。而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輕人麵對生活的重重壓力,又該如何理財呢?
麵對困難,首先要正視困難,更不能逃避困難。理財也是如此,撫養孩子、贍養老人、供房子、買汽車,樣樣都需要錢,不能合理地安排收入和支出,生活危機四伏,一個處理不好就很容易導致一些難堪局麵的出現。下麵就來看看一個理財的成功案例,看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輕人是如何理財的。
徐女士是一家股份製私營企業的中層幹部,丈夫王先生是大學講師,現在有一個3歲的女兒。家庭年收入大約有12萬元,年終獎加起來約1萬元。目前有一套120平方米的按揭房,貸款30萬元(貸款年限15年),已付貸款5年。還有丈夫學校分配的一套住房,約50平方米,出租收租金1萬元。
他們的理財目標是這樣的:調整家庭現金和存款的數額;進行嚐試性的理財投資;為女兒購買教育金投資和意外傷害及住院醫療保險;為雙方父母購買養老重疾醫療保險,並盡力滿足老人出國旅遊的想法;買一輛私家車。
這樣的家庭在城市中,收入中等,為典型的421式家庭。421的意思是雙方父母四位老人、夫妻二人、還未成年的孩子一人。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一年有14萬元,支出大約需要7萬多元。房子的貸款還有25萬元左右,還得繼續還10年。流動性資金大約有9萬元,基本符合正常的家庭財產的一個流動資產比例配製。這剩下的流動資金該如何進行投資呢?
先來說說保險:因為王先生是大學教師,可以享受國家統一的教育級別的福利和醫療,就可以省下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這一筆錢。徐女士身體健康,除了養老保險和有重疾險外,也沒什麼可以補充的。隻有女兒年紀尚小,每年支出1500元購買5萬元的重疾險還是比較合適的。雙方老人的年紀都比較大,購買重疾醫療保險相對來說保費較高,不過選擇為老人買定期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可以節省一些。每年四位老人的年保費支出在5000元左右。
教育投資方麵:每年拿出2萬元為女兒做教育金投資,在十幾年後女兒的大學教育金可以達到30萬元左右,一般大學的教育支出費用足夠了。
父母出國旅遊的規劃:每年支出1萬元,5年之後,按照投資報酬率4%來計算,可以達到5.4萬元左右,這些錢滿足每位老人支出1萬元左右的出國旅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