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年輕人!躲開理財的誤區(1)(2 / 3)

高收益就意味著高風險。很顯然,大多數人都明白這個道理,而且都認為把錢放在銀行裏是最安全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把錢放在銀行裏也會虧損,通貨膨脹這個概念相信你也不會陌生,一旦物價飛漲,貨幣貶值,你在銀行的存款就會迅速消失。據專家分析,現在老百姓的存款現在躺在銀行就是在以3%的速度縮水!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仍然願意把錢存在銀行呢?實際上,還有這樣的原因:一方麵明明知道存銀行就等於貶值,但是又不了解其他比較安全的投資渠道。

錢是什麼?許多人認為放在自己口袋裏或存在銀行裏的紙幣才叫錢。其實,存款隻是資金存在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投資,隻不過放在銀行裏罷了,還有一些效率更高的投資方法可以“讓錢生錢”。

對於拿著固定工資的二十幾歲的工薪階層,可以做一些儲蓄,但是不要把錢全部都放在銀行裏。可以適當投資一些風險低、回報比存款利息要高的理財產品,比如人民幣理財產品、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和保本基金等,投資這些理財產品本金比較安全,雖然給出的收益率沒有絕對的保證,但收益率波動範圍並不大,而且收益率要比銀行存款利息高很多。

想在三十歲以後成為富翁嗎?請你不要學習“聰明”的卡恩,請你不要把錢放在銀行裏,請你學會怎麼去投資理財,錢不是存來的,錢是賺來的!

總想一夜暴富,很容易被套住

——不要輕易相信股神的話好,聽你的,不把錢放在銀行裏,那咱們就去投資!投資不是能發財嗎?投資是能發財,但是投資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致富。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易衝動,經常犯這樣的毛病,所以,一定不能輕易就相信那些“股神”的話。

把錢都放在銀行裏或者換成黃金、珠寶存在保險櫃裏的人把安全、保障作為第一標準,走極端保守的理財路線,可以說這樣的人完全沒有理財觀念。但是,把所有的錢投在股市或者基金中的理財觀念也是要不得的,一下子被套住,錢沒了,悔之晚矣!

首先我們要明白,理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生都要做好的工作。對於那些夢想一下子就能變有錢的人隻能去買彩票了,但是據國外經濟學家的統計,很多中彩票一夜暴富的人在10年內將回到原本的生活。

對財富的過度向往,容易導致非理性的理財觀念。愛因斯坦曾說過:和智商在120以上的可以談物理,和智商在100左右的可以談文學,而和智商低於80的人則隻能談股票了。雖然有些片麵,但也揭示了一些股民和投機者的姿態——跟風投資。

理財專家說什麼,你就信什麼;“股神”說該選哪個你就選哪個;現在流行什麼就投什麼。這種人雖然有投資觀念,但還不如沒有呢!而寧願冒風險,也不願從事低風險投資,希望“一夜暴富”的人,往往出現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的情況。當然並不是說不投資,隻是提醒投資者在行動前必須熟悉自己投資的品種。炒股票,你要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投基金,你要清楚基金公司的業績。一定要在投資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巴菲特有一個重要的投資理念:在別人瘋狂時冷靜,在別人冷靜時瘋狂。投資市場綜合來看羸利的人總是少數。所以,如果不能戰勝人類的趨利秉性,進行冷靜的思考,很有可能賠光光!

知道目標是行程的一半,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個人理財。一些人為了存折上的那串數字像老葛朗台一樣斂財;有的人賺錢了就大肆揮霍,仿佛投資理財所得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理財觀。成功的個人理財必須建立一個科學、合理、長遠的目標,根據所定的理財目標去部署投資計劃,並付諸行動,最終實現發財致富的夢想。有了具體的目標,投資的時候才能更加理性,才能意識到現在所作的決定將與以後的生活息息相關,自然就能摒棄一夜暴富的狂妄目標!

理財不是一夜暴富。對於絕大數年輕人來說,應著眼於長期目標,將來你花錢的地方多著呢。不盲從,不驕縱,相信自己的理財能力,合理投資,才能提高未來的生活水平,實現養老、子女教育等長期財務目標。

理財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應保持“長期投資,分享收益,規避風險”的心態。

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的,對財富的向往是無窮的,有一夜暴富的心態也是正常的。但是,賺錢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品質,讓理財走上正軌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都不能犯了理財的大忌——急於求成,盲目跟風!“股神”的話可以聽,但要有選擇地聽,對自己有幫助的可以參考,但也不要輕信。自己才是自己最可靠的“股神”,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三十歲當個名副其實的大富翁!

如何避免越理越窮——雙薪家庭理財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