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寶寶了,家裏應該裝個空調了,可是老公竟然叫我自己出錢。他還振振有詞地說:‘我每天接送你上下班,你也沒付我油錢啊!’聽了老公的話,我覺得很寒心。”一位準媽媽在某個論壇上向網友們大吐苦水,雖然有點誇張,但從某些方麵也透露出現在很多雙薪夫妻為了“家用”負擔,而引起爭執的情景。
雖然兩個人各賺各的錢,但是花錢可不能各花各的。二十幾歲,80後的小青年有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習慣了“吃獨食”,結婚了以後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理財的時候,尤其如此。我們的上一代家庭多半是男主外、女主內,雖然隻有一份薪水,但是你不也上了大學了嗎?你家不也住上好房子了嗎?那點錢,還不照樣贍養老人,短中長期理財目標幾乎都能實現。
現代家庭主流已漸漸演變成雙薪夫妻,各拿各的薪水,各管各的錢,結果兩個人都經常大歎“無財可理”、“愈理愈窮”!事實上,夫妻如果不共同理財,很難實現資產的增值。就像那位在網絡上吐口水的準媽媽所說,兩人連家用分攤都擺不平,何談共同理財呢?
雙薪夫妻理財越理越窮的根在哪裏呢?——家用分配!
一般來說,現在的雙薪家庭,夫妻各自都有自己的“小金庫”,把“公領域”和“私領域”分得很清楚,但年紀不同,私領域的多寡也不相同。一般年長夫妻的私領域比較少,年輕夫妻的私領域相對較多,這是對婚姻關係缺乏信心的緣故。可是組建家庭需要各式開銷,所以才會出現兩個人都舍不得從口袋裏掏錢事情。
那怎麼才能找出合適的家用分配模式,避免越理越窮的事情出現呢?以前的家用分攤是“一方賺錢、一方管錢”的單一模式,現在的模式至少有6種,但是專家分析認為沒有一種是最合適的。每個家庭不同,理財的模式也不盡相同,而且還可以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家用分攤模式。下麵為你介紹這6種模式,以供參考:
模式1:一人全權支配
這種方式適合婚姻牢固的家庭。掌握財政大權的,不僅要有理財能力,更要有無私的精神,不能將資金和不動產都登記在自己名下,一旦出現問題,夫妻關係就很難長期維係。
模式2:高薪者提供部分家用
賺錢多的一方給固定家用,不夠的部分由賺錢少的貼補,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日常開銷穩定的家庭。但是賺錢多的最好不要大手大腳添購個人奢侈品。
模式3:高薪者負責所有家用
高薪者負責所有家用,妻子賺的薪水完全用在自己身上,適用薪水相差很懸殊的家庭。但是要注意:不能預先做好保障規劃,家庭財務會麵臨很大的風險。
模式4:設立公共家用賬戶
夫妻建立一個共同的賬戶。看起來最公平,但爭執也最多,比如太太想買一套新的梳妝台,用著更方便,應該屬於共同開銷,但先生認為以前的那個還能用,沒必要買新的,這隻是太太個人喜好,反對由共同賬戶支出。
模式5:各自負擔特定家用
各自負責某一方麵的開銷,比如先生交房貸,太太負責一般家用。適合所得相近,各自負責開銷的金額也相差不大的夫妻。否則,仍然會時起爭執。
模式6:各自負責理財目標
如先生負責短中期理財目標,太太負責長期理財目標,這種方式可讓家用爭執降到最低,夫妻協力、專款專用,但雙方都要有一定的理財能力。
通過這些家用分配的方式,也許你就會發現一些家庭理財的訣竅,如何避免理財越理越窮,如何理財才是最健康的呢?請參照上述6種情況,看看你的家庭是那一種,但不管是那一種模式,都要有正確的認知,才能達成家庭和諧、夫妻共同理財的目標。
認知1:避免造成家庭財務風險
家用分攤,不能存有“將眼前賬單付清了事”的心態。一個家庭有兩個投資組合,潛藏著高風險。因為缺乏中長期的理財目標,賺多少、花多少,攢不下錢,沒有積蓄,很難應對財政危機。因此夫妻在家用分攤時,要關心對方的消費和投資狀況,避免財務風險的出現。相愛才走到一起,有什麼事不能好好商量呢?
認知2:發揮共同理財威力
討論家用分配前,應該先取得中長期理財目標的共識。要把短中期開銷降到最低,儲備財富,以長期任務為最重要目標,比如最沉重的房貸。
認知3:建立互信機製,夫妻理財模式可長可久
雖然現在二十幾歲離婚率挺高,為了財產出現的糾紛也不少,但隻要互相信任,完全可以一起攜手開創美好生活。結婚以後就像是開著一輛車上路,齊心協力,就能在油箱全滿的情況下,順利地達到目的地;否則就像油箱在不斷漏油,沒油了,生活也就中斷了。
既然結婚了,就要有共同生活的意識,不能處理好錢的問題,必然過的不是很開心,甚至走到離婚的地步。避免理財越理越窮,雙薪家庭理財——信任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