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車子房子孩子,二十幾歲夾縫中的生存法則(1)(1 / 3)

80後就是在夾縫中生存的一代。麵對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難題,將要承受的是越來越大的壓力。想結婚,有穩定的工作嗎?有房子嗎?有車子嗎?想生孩子,有奶粉錢嗎?等你老了怎麼辦?有養老的錢嗎?生一場大病怎麼辦?不小心出點事故又怎麼辦?

車子孩子大房子,一個都不能少

房子,票子,車子,娘子,孩子,五子登科!這就是流行於現代年輕人心目中的“終極目標”,恐怕還不隻這“五子”,還有“老子”要養活啊!家裏的四個老人誰來照料,還不是你?!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大,從這幾個“子”上可見一斑,少了哪個都稱不上完美的人生,少了哪個活得能開心?恐怕沒有多少人願意過著緊巴巴的日子,還躺在那裏吟詩吧?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沒有錢,一個都實現不了。除了學會在夾縫中生存,我們還要學會賺錢。賺錢的能力有大小,有錢的人不理財也有錢;沒錢的人理財也沒錢,怎麼辦?創業要太艱辛,投資有風險,有沒有最好的理財方法呢?也許,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東西,隻有努力向完美靠近。沒有完美的理財方案,但有最適合你的理財方法。

理財,不僅僅指的是處理錢的問題,還包括對未來的憧憬。80後新婚者孫先生和妻子就是這樣一對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的小夫妻。他們初學理財,麵對車子、孩子還有大房子巨大的壓力,備感艱辛,但信心十足。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同齡人是如何麵對這些問題的。

孫先生和妻子的月收入合計8000元,現有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是雙方家長出錢“讚助”的,沒有還貸壓力。有半年定存儲蓄1萬元,5萬元左右仍在縮水的股票和一部分定投基金。

兩個人結婚的第二年,就覺得很沒意思,想要生個孩子。為了照顧未來的孕婦,接送妻子上下班,孫先生覺得買個車也比較合適。可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總是那麼遠。願望是美好的,可現實卻是殘酷的。孫先生和太太一算家裏的資產,感覺就像讓人從頭到腳澆了盆冷水!掙著不多不少的死工資,攥著1萬多元錢的存折,看著不斷縮水的股票,孫先生呆了,先買車解決現在的交通問題呢,還是為小孩的奶粉錢和教育基金打算?孩子長大了,沒有大房子也是問題啊?

買車就意味著要賣出現在手裏持有的5萬元股票,雖然股票在縮水,但也是一項投資啊,興許哪天就上漲了呢。長期持有的股票、基金,未來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收益,也能為寶寶的出生作更充分的準備。而轎車是純粹的消費品,購買轎車也能帶來一些便捷,會豐富孫先生的社交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對雙方的事業也很有幫助。那該如何選擇呢?其實,選擇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利益的最大化,包括物質、心理等自己能夠認同的最大利益。

孫先生現在應該做一名穩健的投資者,像這樣的家庭,不應急於關注具體投資產品,而是首先要對自己的投資進行認真的分析。風險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對巴菲特、索羅斯這樣的超級投資者,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麼高風險,但對於缺乏投資知識的人,定期基金這樣被普遍認為低風險的投資項目也同樣會蘊涵著陷阱。

所以,孫先生目前在股票下跌的階段就不要買車了,生孩子的打算也可以再好好考慮考慮,大房子自然就不用說了。等手頭有了一定的積蓄,再生寶寶也不遲。

現階段,夫妻倆可以采用分時投入的投資方法。每個月以定投的方式進入股市,長線投資既可平攤成本,也可以分享到經濟增長帶來的收益。如果短期內以大資金進入股市,加上專業知識不足,風險性較大。本來積蓄就不多,再虧損的話,真是要“夾縫中生存”了。

別讓刷卡奴役了你的錢包

翻開你的錢包看看,裏麵插了幾張卡?二十幾歲人的錢包裏,除了現金,更多的是諸如公交卡、健身卡、會員卡、VIP、各種銀行卡、信用卡之類等。當你享受這些卡帶給你的方便和優惠的時候,你想過沒想過自己也會在無形中被這些卡“奴役”?

在新新人類眼裏,刷卡消費漸漸變成一種時尚,每個銀行都爭先恐後地向你招手,向你灌輸刷卡消費的好處,他們跟你說:“刷卡可以享受最長50天的免息借款期,還能得積分贏大獎。”誘人的積分,可以兌換錢包、化妝品,甚至還能兌換家電、汽車等大宗消費品。想換一輛汽車嗎?請使用我們某某卡吧,刷卡多多,積分多多,獎勵多多。

於是,你就成了“刷卡一族”,也成了“積分一族”。在刷卡的時候,想著積分卻不想著你的錢也在快速地流失,刷卡的頻率和額度在直線提升,關注那點積分比賬單上的錢還上心。一些“積分族”,隻要能刷卡的地方盡量去刷,自己買衣服就不說了,在和同事吃飯的時候都搶著刷卡,用她的話說就是讓銀行多給積點分。積分多了,可惜你的錢也沒了,每月的還款金額也在不斷攀升。

有這種消費習慣的年輕人要注意了,也許你已經忘了你辦理信用卡的目的是什麼了!信用卡消費的本意是什麼?說白了不就是先消費後還款嘛。積分隻是一種獎勵,並不是目的。銀行的種種獎勵隻有一個目的——從你的口袋裏掏錢!拚命地刷卡,拚命地換積分,眼饞那些獎品,想想看,這是否合理合適,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