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心態篇(1)(2 / 3)

第2節 投資大眾心態透視

一、個體概念特征

①作為個體,思維獨立。②為適應社會可以在不同環境下對思想和行為加以調整。③個體具有不可預測性(相對群體)。例如,我們很難預測在某一特定環境下,某人會采取什麼樣的決策。

二、大眾群體特征

①由許多個體組成。②思維獨立,但又有著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規則作為行為標準。③大眾群體中的個體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守著共同形成的行為規則。④群體大眾行為具有可測性(相對個體而言)。

例如,當一種突發危險到來的時候,人們會不假思索,不約而同地選擇不同方式采取行動,或向外衝,或帶著別人一起逃生,或不計後果地跳樓,或毫無目的隨著人群奔跑,雖然我們當時很難正確判斷出每個人會做出怎樣的舉動,但我們可以肯定地得出結論:絕大多數人都會想辦法盡快逃離出事現場!

為什麼我要在這裏給大家介紹“個體”和“大眾群體”的區別呢?因為在股市裏,廣大股民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特殊的群體,而每個投資者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會受到這個“特殊”群體長期形成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則的影響,我們十分有必要認清這一點。這對我們在股市裏投資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遺憾的是,許多投資者都從沒注意過這種現象)

托尼·普盧默(Tony.Plummer)在其所著的《金融市場預測》(Forecasting Financial Markets)一書中曾談到:“人們可以像單個個體一樣活動,但同時又想從屬一個群體,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人可以在具有多樣化個性的個人和群體中具有一致性的個人之間進行角色轉換,人由個人轉換到群體成員,這種角色轉換的傾向取決於他所生活的環境,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或適應群體的規範和觀點。”

一段時間內在個性和從眾之間變化的趨勢(A1B1)點上投資者的表現與(A2B2)點上的相比是從個人角度出發而作出的,群體跡象較小。

他的主要結論:人作為獨立思考的個人會采取個人化的行為,而作為群體中的一員,他又會以群體的價值取向和規則作為行為標準來采取群體行為。理解人們在個人行為和群體行為之間轉換的能力和傾向對我們正確認識市場心理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很難對個人的行為模式加以預測,但是我們可以預測到群體的行為模式。

資料來源:Tony Plummer,Forecasting Financial。Markets(London:kongarl page,1993)P.22

投資者在剛入市時可能感到盲從,不知所措。但經過長時間的理論學習、實戰經驗的總結,對市場大眾心理的客觀分析,便會由虧損一盈利(少數人群)。

而那些開始因為聽他人說“股市好賺錢,而且能掙大錢”,所以抱著賭一把的心態進入市場的投資者,如果因為“牛市”賺到錢,而對大眾心態漠不關心,理論知識毫不理會,經驗總結無從談起的話,最終一定賠得“一無所有”。

三、個體投資者在市場扮演的角色及大眾心理對單個投資者的影響投資者在每次買入和賣出股票時,經常感到迷茫,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在牛市暴漲的末期,無法清楚地認識市場,經常會被一種失去理智的大眾狂熱情緒所影響去追買股票;在熊市中,他們也很難不受大眾因市場普遍存在悲觀情緒的心理影響。不管你是剛剛進入股市的投資者,還是在股海征戰多年的老股民,都會犯這種通病。

其實,“順勢而為”就是個體投資者不管所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所處社會地位的不同,擁有資本的多少,在某一特定環境下,都會受到趨勢的影響。他們的心理會歸屬某一群體而采取統一行動,這種行為反過來又加速這種趨勢的發展,同時趨勢又進一步影響單個投資者的行為(望讀者反複用心體會上述文字)。

因此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真正成功的投資者不應“順勢而為”(相對而言)。當“勢”形成時,我一們積極跟進,雖然可以獲得一部分收益,但最初的利潤就與我們無緣了。如果是趨勢的末期不及時獲利了結,還有被套的可能(這裏所講的是“頂尖高手”)。

我們要成為一個真正成功的投資者,就應在“趨勢”形成之前有所察覺,並采取果斷的行動。有人可能想這樣做不是太貪心了嗎?我必須強調,這裏指的是股票市場中的頂尖高手(百分之一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