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未來3年最具潛力行業分析及龍頭金股(7)(1 / 3)

產量處於上升趨勢中,有周期性波動。我國18個省區產糖,南方是甘蔗糖,北方為甜菜糖。甘蔗糖占全國食糖產量的80%以上,近三年達到90%以上.2003/2004榨季,全國食糖總產量l 002萬噸,甘蔗糖產量944.萬噸,占94.1%,甜菜糖產量59萬噸,占5.9%;2004/2005榨季全國食糖總產量917.4萬噸,其中甘蔗糖產量857.10萬噸,占93.4%,甜菜糖產量60.3萬噸,占6.6%;2005/2006榨季,全國食糖總產量881.5萬噸,其中甘蔗糖產量800.8萬噸,占90%,甜菜糖產量80.7萬噸,占10%,比例有所增加。從長期趨勢看,我國食糖產量呈現周期性的波動,2006/2007榨季剛好處於上升周期,且上升趨勢會延伸到2007/2008榨季甚至2008/2009榨季,其中甘蔗糖所占比重也處於上升趨勢中,而甜菜糖所占比重處於下降趨勢中。2006/2007榨季,食糖產量為1 199.4萬噸,預計2007/2008榨季,產量將達到1 389.5萬噸。

糖業是廣西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廣西甘蔗種植麵積超過1 000萬畝,占廣西耕地麵積的1/3。2004l/2005榨季,廣西甘蔗種植麵積1 026萬畝,平均畝產4.45噸,全區34家製糖企業共95家糖廠開榨,共生產白糖532萬噸;2005/2006榨季,食糖產量達到537萬噸,產糖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1%,比上榨季提高了3個百分點,表明廣西糖業的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廣西製糖企業低成本競爭優勢突出,生產成本比廣東、雲南低近200形噸,比北方甜菜低近350元/噸。廣西15家大型製糖企業集團擁有糖廠67家,其生產能力和產糖量分別占全區的87.8%和88.9l%,是廣西和全國糖業界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雲南全省有11個地、州、市產糖。年產糖10萬噸以上的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南、滇南的I臨滄、德宏、保山、思茅、版納、紅河、玉溪等7個地、州、市。這7個地、州、市的食糖產量占全省產糖總量的96%以上。

廣東省的糖料及食糖生產集中於湛江地區,湛江地區的食糖總產量占全省的80%以上。

珠江三角洲目前是我國最大的煉糖基地,擁有東莞糖廠、順德糖廠、江門甘化(廣東甘化)等著名煉糖企業,製糖技術和產品質量在國內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食糖加工能力超過80萬噸,年加工原糖60萬噸左右。近10多年來通過進口、進料和來料加工開展煉糖業務,參與國際食糖貿易。

消費概況

1.我國食糖總體消費情況

我國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費國,過去我國食糖年消費約80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食糖消費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國食糖消費量有較大的增長,分別達到1 030萬噸和1 140萬噸,人均年消費食糖量(包括各種加工食品用糖)

約8.4公斤,遠遠低於全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為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三分之一,也低於同期台灣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屬於世界食糖消費“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食糖35~40公斤,高的達到50—70公斤。這主要是由我國的飲食習慣決定的,食糖在我國僅僅是調味品,而不是能量補充品,因此很難達到西方國家食糖消費的水平。

2.我國食糖消費特點

季節性。食糖的消費旺季,如中國傳統的春節、中秋節以及夏季冷飲的消費旺季等,淡季如每年的5、6月份。

食糖消費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的關係,但與居民的飲食習慣關係更加密切,例如經濟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地區是我國食糖消費的主銷區。

工業消費占主要部分。2005年我國食糖工業消費所占的比例為79%,民用消費的比例為2l%。

受替代品的影響較大。如澱粉糖和糖精的生產和銷售量會直接影響食糖的消費量及其發展空間。

消費具有剛性。食糖消費的價格彈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