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食糖市場供求分析:近幾年,我國白糖產量一直在持續增加,根據數據,2006/2007年度,白糖產量為1286萬噸,增長36.09%,預計2007./2008年度,產量為l 385萬噸,增長7.74%,進口方麵,我國食糖進口實現配額管理,2008年將維持194.5萬噸,配額外進口食糖征收50%的進口關稅,對國內供求的影響不大。近幾年,由於玉米價格的上漲,甘蔗糖形成了對玉米澱粉糖很強的替代作用,國內甘蔗糖的消費增長較快,加上國內的收儲政策、產區天氣等因素皆對國內糖價構成了支撐,不可能出現像2006~2007年國際糖價的大幅回落情形,市場將以震蕩調整為主,如果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逆轉,也有可能會出現回升。
決定我國食糖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糖料收購價格、糖加工成本、各種費用(如財務費用、倉儲費、銷售費用等)、各種稅(增值稅、環保稅等)。
2006/2007榨季廣西甘蔗維持在260元/噸左右,廣東甘蔗在300元/噸左右,按照8噸甘蔗生產1噸白糖測算,2006/2007榨季大集團白糖生產成本維持在3 300元/噸左右,小企業在3 400元/噸左右。
2007/2008榨季甘蔗收購價在260元/噸附近,白糖生產成本依然會維持在3 300元/噸以上。
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糖價波動的底部支撐,因為當糖價低於生產成本時,不光會引起糖廠虧損,更會波及眾多的蔗農,糖廠會聯合起來暫停銷售或引發國家啟動收儲機製,從而保護整個食糖產業。
根據最新的中國糖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08年1月末,我國2007/2008榨季已累計產糖684.49萬噸,與上一榨季同期相比增長14%,上一榨季產糖量為600.85萬噸。其中,甘蔗糖產量達579.9萬噸,上榨季同期產量為489.75萬噸;甜菜糖產量達104.59萬噸,上榨季同期產量為111.1萬噸。而截至2008年1月末,本榨季全國累計銷售食糖336.33萬噸,累計銷糖率為49.14%,這一數字遠低於上榨季同期的63.63%。其中,銷售甘蔗糖288.54萬噸,銷糖率為49.76%,低於上榨季同期的63.49%;銷售甜菜糖47.79萬噸,銷糖率45.69%,低於上榨季同期的64.26%。以上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白糖市場並不樂觀,依然供大於求,短期糖價持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2007/2008榨季,廣西甘蔗生長受天氣影響很大。2007年廣西遭遇了1951年以來的第四次大旱,晝夜溫差很小,導致甘蔗株矮節短莖細,剖開有空心,糖分含量降低。同時,遭遇了從1999年至今6年未遇的大麵積嚴重霜凍,有些地方7月就已有霜凍,甘蔗生長點有很多壞死,而且7月又是甘蔗生長最快的月份,使得廣西產蔗損失較大。從2008年1月下旬開始,廣西主要蔗區遭遇了曆史上罕見的長時間大範圍低溫冰凍災害,使得部分蔗區的甘蔗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葉麵結冰、蔗莖倒伏的現象,給甘蔗的生長和榨季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另外,長時間低溫冰凍天氣造成了原料蔗運輸困難,甘蔗入廠進度緩慢;農民砍收的勞動強度增加,甘蔗生產成本提高;同時還使得甘蔗的糖分損失,並影響新春甘蔗的種植,受災的新植甘蔗萌芽慢,生長停滯;冰凍天氣還易造成宿根甘蔗蔗頭和新植蔗種感染病菌,造成蔗蔸爛種,一些已經砍收後的甘蔗因管理不及時,有些蔗蔸已經變黑,生長點壞死。
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2008年1月,廣西十大產糖地市甘蔗受災麵積為‘283.26萬畝,初步預計影響蔗糖產量10萬噸左右,最新的更具體的減產數據尚難以評估,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白糖價格形成利好,特別是在人心思漲情形之下,利好總能發揮最大的效應。但從最新的現貨產銷形勢看,庫容壓力並未真正解決,不排除一波強勢上拉之後的價格回落,因此需要保持謹慎心理。
春節過後,白糖期貨和現貨市場出現一波較大的上漲行情,其中遠期合約漲幅較大。甘蔗的生長周期大多是三年,近兩年,我國甘蔗產量的持續增長主要源於2005/2006榨季甘蔗種植麵積的增加,因此,根據甘蔗生長的周期性,我國甘蔗產量的增長會持續到2008/‘2009榨季,而這一榨季的結束也是新的甘蔗生長周期的開始,種植麵積的變化將成為決定未來糖價走勢的關鍵因素。在目前國內糖價比較疲軟,而國內糧食作物如大豆、小麥價格大幅上漲,玉米、水稻價格也有明顯上漲的情況下,農民將根據種植效益,增加播種收益高的,減少收益低的,若預計2009年甘蔗種植麵積大幅減少,國內食糖的供求形勢發生改變,那麼2008/2009榨季之後的國內遠期糖價能夠相對看多,有上漲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