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負債經營探析(1 / 2)

企業負債經營探析

財經縱橫

作者:周曉暉

【摘要】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經營的一項重要手段。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僅僅靠企業自有資金和積累難以適應企業的快速擴張,麵對市場經濟中瞬息萬變的業務機會,企業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資金,滿足企業自身快速擴張的需要。借助一定的財務杠杆,負債經營,使企業得以實現迅速的發展和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同時也需要嚴格控製負債規模及債務結構,控製和規避財務風險,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關鍵詞】負債經營財務杠杆財務風險

一、負債經營概述

企業的負債經營是指企業通過發行債券或貸款等方式融入或借入資本,投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通過擴大資本投入,提升市場競爭力,或擴大生產規模,形成規模經濟等方式提升企業利潤。一般來說,企業的負債包括短期長期借款,以及短期和長期債券,應付款項等。需要說明的是,這裏所談論的企業負債經營是指企業為了提升企業經營效率采取的積極主動的負債,是一種積極的經營策略。而非消極的為了維持企業的生存的被動負債。

企業負債經營通過放大財務杠杆,在放大利潤的同時也放大了企業經營的風險。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企業通過積極的融資策略,緊緊把握市場趨勢,迅速發展壯大。同時也會偶爾看到,有些企業過於激進,由於對於市場趨勢判斷錯誤,非理性的負債經營使得企業在市場低迷時舉步維艱。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經營狀況,把握市場形勢,對企業負債進行合理評估,適度的負債水平是企業負債經營的必備前提。

二、負債經營的優點

(一)財務杠杆放大利潤

企業通過負債經營,隻需向債權人支付固定的利息。換句話說,企業負債的資金成本是相對固定的。企業可以通過負債借入的資本投入到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中,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搶占市場,投入研發,更新技術等獲得比負債前更多的利潤,然後到期隻需支付借入資本的本金及固定的利息。這裏對於企業利潤的放大效應就被稱之為“財務杠杆效應”。因此當企業利潤率高於負債資金利息(成本)時,企業利潤將會得到更多增加。

(二)合理降低企業稅務負擔

企業負債所產生的利息支出是一項期間費用,是企業的經營成本,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繳。此外企業可以通過財務手段,合理安排企業債務,特別是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在年報或季度財報中,通過財務手段做大或做薄利潤,使企業得以更加靈活應對市場或政策變化。特別要說明的是,這裏的財務手段隻是企業正常經營中的合理避稅手段,是正常的企業行為,在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企業合理的避稅安排也有利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總之隻要企業生產經營中有相應的債務資本,這部分債務資本所產生的利息成本就可以計入企業的經營成本,在稅前予以抵扣,企業負債經營可以起到節稅的作用。

(三)便於企業合理安排流動資金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現金流量控製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通過負債可以有效地獲得和支配更多的資本,通過合理的組織調配資金比例,通過更新技術設備,提升工業水平,引進先進技術,擴大企業規模,拓寬企業經營範圍等增強企業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通過結合合理安排短期及中長期債務,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和生產周期,加快資金周轉,提升資金運用效率。一般來講,任何生產經營項目,初期主要是資本的投入。特別是一些大型項目,前期需要投入大量啟動資金。而通過一段時間的建設也營運,企業可以產生穩定的現金回報。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考慮在早期通過負債借入資本,保持項目投入初期現金流的穩定,然後在項目生產經營後期,通過經營產生的現金支付前期的負債和利息成本,避免後期資金閑置,提高了資金運用效率。

(四)減輕通貨膨脹影響

通貨膨脹對債務人有利,特別是在國內存貸款利率還沒有完全市場化之前,負債經營可以有效減輕企業麵對通貨膨脹的風險。在通貨膨脹情形下,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而企業負債仍舊以賬麵價值為準,這樣,企業到期還本付息的真實價值顯然低於其所借入資本的實際價值,使企業一定程度上規避通貨膨脹的不良影響。

三、負債經營的潛在風險

(一)財務杠杆負效應放大虧損

當市場形勢向下,企業經營不善,導致企業負債資本投入產出的利潤率低於負債資本的利息成本時,企業需要利用自有資本對這部分差額進行彌補。這樣就使得企業盈利狀況更加惡化,造成企業虧損。這就是所謂的財務杠杆的負麵效應。企業的生產經營利潤率是企業經營效率的核心,負債資本的資產回報率如果不足以償還對應的本金與利息時,就會增加企業的負債率,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