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資產減值會計(1 / 2)

淺析資產減值會計

財經縱橫

作者:但瑩

【摘要】本文從資產減值會計的理論問題入手,研究資產減值確認和計量的相關內容,探究其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資產減值會計確認會計計量

一、資產減值概述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因為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所需要麵對的風險以及不確定性日益劇增,企業資產曾經能帶來穩定收入的能力也正在逐漸喪失,這種盈利能力的降低也在會計應用中得到具體的體現。因此,資產減值會計已經成為全球會計界重點關注的核心問題。

(一)資產

資產是由企業擁有和控製的、過去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收入的資源,能否為企業帶來收入成為資產的主要評判標準,但當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時,該資產將不可再予以確認,一是該資產無法為企業帶來收入,二是帶來的收入低於其賬麵價值,於是企業應當把資產的賬麵價值減值至可收回金額並確認資產減值的損失。

(二)資產減值

在使用資產的過程中,由於受到經濟環境、使用方式、技術條件等方麵的變化而產生的不可預料的不利因素影響,使得資產受到各種無法預期的損耗,從而導致其賬麵價值的損失,而這部分損失的價值得不到補償,嚴重影響了資產未來獲取收入的能力,於是我們稱之為資產減值。

(三)資產減值適用範圍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資產減值適用的資產範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子公司、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等。其他如存貨、消耗性生物資產等資產的減值適用其他相關具體準則的規定。

二、資產減值會計確認和計量

(一)資產減值會計確認

進行資產減值確認時,應該憑什麼依據進行判斷,主要有三種確認標準作為判斷的依據:一是當資產的賬麵價值超過公允價值時確認其減值損失,即經濟性標準;二是當資產的賬麵價值超過其公允價值且該狀況被判斷為永久存在時,方可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即永久性標準;三是資產的賬麵價值可能無法足額回收時確認其減值損失,即可能性標準;

我們是按單項資產、資產類別或資產總體等來確認資產減值的。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資產減值會計中的資產由單項資產和資產組兩類所組成,資產組是指企業可認定的且產生的現金流收入基本上獨立於其他資產或資產組產生的現金流收入的最小資產組合。

(二)資產減值會計計量

在對資產減值進行確認後,我們需要對其進行計量,於是我們需要一係列計量的標準,主要包括:

一是現行成本(重置成本),是指如果當前獲得相同或類似的資產所需要支付的現金及其等價物;二是現行市價,即在當前市場上出售資產所能獲得的現金及其等價物;三是銷售淨價,即用資產銷售價格減去資產交易費用所剩下的餘額;四是可變現淨值,在交易中資產期望換取的、未經貼現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扣除交易時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後剩下的淨值;五是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即在交易中資產期望換取的未來現金流收入現值減去交易中的現金流支出現值後的餘額;六是公允價值,即交易雙方在當前的自願交易中交易資產的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