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製的思考
財經縱橫
作者:毛惠敏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監督體製的弊端逐漸顯現,在我國事業單位中各種貪汙腐敗、偷稅漏稅的非法經濟活動與經濟現象層出不窮,這就使得完善事業單位監督體製變得重要起來。本文首先對我國事業單位監督體製過程中一些案例進行了分析;其次,針對我國事業單位存在的一係列問題,如會計管理係統不完善、法律意識淡薄、會計工作及監督係統不完善、紀律鬆散與數據虛假等進行了分析,最後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現狀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潮流逐步深入到全國各地,我國的經濟政治不斷發展,各方麵建設都有所加強。對於事業單位來講,尤其是媒體行業這種大眾化的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工作是其發展的重要內容與中心環節。而由於我國經濟發展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麵的問題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使得我國的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體製存在許多的漏洞,對事業單位乃至國家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害。因此,重視會計監督體製的建設與完善,對於實現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行與發展,以及國家政治經濟的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將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體製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參考建議。
二、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體製的現狀
顧名思義,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工作就是確保單位財務預算能夠正確,並且使得財務活動符合我國的法律法規的要求,避免產生經費過度浪費而不能發揮經費的最大作用。同時,通過會計監督,防範一些私挪公款、貪汙腐敗的現象產生,從而將單位經費作用最大化的用於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中去,且能提高事業單位在人民群眾間的誠信度與支持度。例如媒體行業,類似於貪汙公款這種非法經濟活動與經濟現象的減少,能夠很好的提高觀眾對媒體行業的喜愛度。
現階段,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事業單位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會計監督體製的改進與完善則成為了事業單位建設的重中之重。因為會計監督不僅涉及到個人、單位乃至國家的利益,並且與三者之間能否建立和諧共進的關係息息相關。另一方麵,會計監督體製的完善,有利於國家資金更好的服務於事業單位的建設,保障事業單位中經濟活動正常運行。因此,國家製定了一係列規範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體製的法律法規。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會計監督工作仍被眾多的不利因素所限製,存在著許多的弊端與漏洞,並沒有將其應具備的作用發揮出來。
且隨著近年來不斷報道出的各種貪汙腐敗現象的增多,偷稅漏稅的現象也不少,各種由於事業單位監督體製不完善,被不法之人鑽空子而造成的案件,給社會和國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而這種大眾媒體型的事業單位,更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各方麵建設都處於發展的過程中,更要避免該種類型的違法犯罪的現象的產生。從而實現事業單位乃至國家的健康持續發展。所以,認識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體製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變得重要起來。
三、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體製存在的問題
(一)不完善的會計係統內部管理體製
“任人唯親”在我國無論是政府還是事業單位都存在的人員任命方麵的一個重大缺陷。由此可見,媒體行業的會計係統也不例外。一個單位的會計工作人員的任免通常是由該單位的負責人自己決定的。而負責人很難跳出為自身考慮的局限,來維護全單位乃至國家的整體利益。這樣就容易形成小團體,互相隱瞞,很難進行會計工作的有效監督。同時,國家對會計工作監督人員利益的維護也存在各種弊端,使其合法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從而導致會計監督人員疏於職守,對會計工作不監督或監督不力。
(二)法律意識淡薄,法製觀念不足
在我國的建設過程中,總是會發生挪用公款、偷稅漏稅、行賄貪汙等的違法犯罪,敗壞社會風氣和單位道德名譽的現象。並且大多數發生在事業單位之中。而媒體行業被曝光的這種現象也很多。毫無疑問,這正是由於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體製不完善所導致的。轉移預算,自收自支,擅自調用單位款物虛列發票,以公事名義購買私人物品,假報各種補貼,濫用公房,出租公共物品,並在購買物資中拿取大額回扣等,都已成為許多事業單位的普遍現象。但是眾多的會計監督人員卻對此視而不見。這種現象對單位及國家的資本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同時也浪費了眾多的監督資源。使得觀眾對媒體行業的喜愛度與信任度大打折扣。
(三)紀律鬆散,數據虛假
在我國的許多事業單位中,其會計工作人員乃至單位負責人都對會計工作及職能沒有一個正確且清楚的認識。甚至有許多的單位負責人讓其工作人員在核算中進行不法操作,假報費用數據、公款吃喝、白條入賬等現象層出不窮。且不配合政府與公眾的監督,對外提供的有關公費的資料數據等完全不真實,並不接受相關人士的質疑。眾所周知,真實可靠是會計工作的前提,而造成這種違反會計工作原則現象普遍發生的主要原因則是會計工作監督不力。換言之,某些事業單位根本沒重視會計監督體製的建設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