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2 / 2)

(二)會計計量

關於會計計量,其中體現實質重於形式問題主要表現在當出現通貨膨脹時,會計計量模式以名義貨幣單位轉向一般購買力貨幣單位。

(三)會計記錄

會計記錄是會計處理進入會計報告環節的基礎。企業有時會為了充分利用閑置資金購進一批有價債券,因種種原因,盡管這批原本並不準備長期持有的債權超出了12個月的持有期,但此時企業沒必要調整賬戶。在形式上,滿足了長期投資的時間要求,但從經濟實質上看仍具有原先短期投資的目的,實質與形式矛盾,形式應服從實質。

三、實質重於形式在會計實務運用中的注意問題及解決措施

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新的會計準則給會計工作者留有更多的職業判斷餘地,賦予了他們更多的主動性和自主性。然而我國目前的專業會計人員的素質水平良莠不齊,因此為了能夠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情況及發展前景,就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素質的教育。

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相關的會計處理方法容易與以往的曆史成本、權責發生製、一貫性和及時性等會計原則相互排斥,所以其間存在著相互協調問題。為此應該把握、運用好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尺度。合理運用該原則有利於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但是倘若過分強調此原則又會導致信息的可核實度不高。另外,還要綜合運用所有會計核算的原則,當實質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發生矛盾時,應以向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相關可靠信息為判斷標準。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容易被濫用,為此就要進一步完善監管製度,加強監督。另外,該原則運用還要立足國情,遵循國際會計慣例。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會計人員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的不斷提高,實質性重於形式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將有更加廣泛地運用,對規範我國的企業核算行為,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度和質量,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方智勇,張慧園.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商貿,2013(02).

[2]胥清,武小華,李仲春.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0(10).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