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金融改革對中小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影響
宏觀經濟
作者:陳 惠 江 濤
【摘要】房地產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行業,任何有可能影響到市場資金總量和配置方式的改革,都會對房地產金融產生巨大的影響。對於房地產市場上大量的中小房地產企業,由於其自有資金不足,抗風險能力較弱,對金融改革的敏感性會更強烈。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金融改革貨幣政策
2013年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這份意見被業內人士稱為金融“國十條”,該意見從多個角度明確了金融機構執行“盤活存量、用好增量”金融改革思路,加強金融對經濟結構調和轉型升級的支持和引導作用。在房地產調控基本踏空,房地產價格上漲壓力依然突出的情況下,金融改革必然會再一次重點瞄準房地產行業,改革對房地產市場及房地產企業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一、對本輪金融改革的背景分析
今年6月份由銀行業上演的“錢荒”鬧劇,將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脫節展露無遺:信貸、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M2)迅速膨脹,相反的,經濟增速在放緩、就業壓力在增大、中小企業活力在下降。“錢荒”看似來勢凶猛,實則是一場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不是金融市場上缺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經濟發展後勁不足,金融風險集聚,中國經濟需要一個更加開放和高效的金融服務和監管體係。完善金融監管機製,形成種類齊全、結構合理而又安全穩健的現代金融服務體製,就成為當前金融改革的核心目標。
近期以來政府出台一係列金融領域關鍵環節改革舉措,使整個金融體係向更加“市場化”的方向日益邁進,這顯示金融改革的步伐正在加速,為經濟轉型升級添後勁、增活力。5月下旬,國務院批轉了發展改革委《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製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在金融體製改革方麵,要求穩步推進利率彙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進製定存款保險製度實施方案等。隨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麵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製。央行宣布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管製之後,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就僅僅隻差臨門一腳。房企再融資開閘、貸款利率下限取消,都預示著金融領域進一步解套行政管製,我國金融和房地產領域的調控正在穩步地推進“去行政化”。行政化階段的房地產調控造成市場處於非充分競爭的狀態,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大大弱化。去行政化後,市場對風險就會自動生成一個自發的發現和補償機製,這將能夠提高部分優質中小房企的競爭力,提高優質中小房企的金融話語權,給中小房企經營和融資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二、當前金融改革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影響
金融改革的關鍵點就是要放開政府對金融領域過多的行政束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最終實現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市場將逐步實現自由化
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改革主要是為了配合短期調控目標而出台的金融管製措施。政府習慣於運用強硬的行政化手段幹預市場運行,控製金融機構向房地產市場提供貸款。一刀切的政策往往造成房地產市場恐慌性的波動,不斷放大杠杆的金融政策,使房地產市場充滿經濟泡沫,這些政策幾乎沒有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實質性作用。事實上,無論是本屆政府公開否定大規模投資以解決需求疲軟,還是對銀行業“錢荒”的警告式處理,都在對以往的房地產金融政策的修正。
金融市場實現自由化,存貸差之間的管製將慢慢放開,這將有利於促進金融資本的自由流動,引導金融資本流進正確的行業或企業,提高金融資金的使用效率。新一屆政府正快速推進金融市場化的改革,房地產調控去行政化的預期也在強化,尤其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加快,房地產金融調控也將更多的依靠市場調節,提高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從而間接提高房地產融資的自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