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包容性增長的視角探索克服政府失靈新路徑(1 / 3)

以包容性增長的視角探索克服政府失靈新路徑

宏觀經濟

作者:薑艾佳 孫世香

【摘要】作為無形的手,市場在配置資源時並不是萬能的,市場失靈現象時有發生,為政府幹預提供了依據。然而,政府在幹預經濟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政府失靈現象,特別是在發展型政府幹預下,政府失靈現象尤其嚴重。由此,學術界在對傳統增長理論進行批評的基礎上,提出了包容性增長理念,為克服政府失靈提供了新的路徑。本文通過分析包容性增長理念下的服務型政府的特點,提出促進發展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是克服政府失靈的新路徑,並提出相應的轉變措施。

【關鍵詞】包容性增長發展型政府服務型政府政府失靈市場失靈

一、發展型政府更容易發生政府失靈

“發展型政府”是約翰遜在《通產省與日本奇跡》中率先提出的,是指發展中國家在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中,以推動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以政府擔當經濟發展主體力量為主要方式的政府模式。一般而言,發展型政府具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征:一是倡導經濟優先主義與經濟立國;二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三是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和高經濟增長率;四是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五是重視發展教育,重視人才培養和培訓。

發展型政府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無形的手”需要政府的幹預,然而發展型政府對經濟幹預過多,導致環境汙染加劇、收入差距擴大、資源浪費嚴重以及居民幸福感降低等問題,發展型政府無法建立一個滿足公眾需求的和諧而公正的社會,出現了發展型政府失靈的情況。發展型政府失靈的表現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公共政策失效

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發展型政府通過製定和實施公共政策對經濟生活進行幹預,以糾正市場失靈。但是,公共政策的製定和實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尤其發展型政府是以政府為主導,公共政策的決策機製不民主、執行方式單一和執行機構上行下效等因素都可能使公共政策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導致公共政策失效。這不但不能起到補充市場機製的作用,反而加劇了市場失靈,帶來更大的資源浪費,甚至引發社會災難,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建設,政府對房價的調控就是一個發展型政府失靈的典型案例。我國政府其實在很早就發現了房地產市場的弊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為了糾正市場失靈帶給房地產的外部性,政府出台了一係列的房價宏觀調控政策,旨在抑製房價的快速增長,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的發展。但從實際效果看,縱使政府一再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幹預,但樓市卻進入了“越調控,價越高”的怪圈,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的公共政策失效,由此引起的房價泡沫也成為了阻礙經濟發展的隱患。

(二)公共物品的供給缺失

在糾正市場失靈時,政府直接為市場提供公共物品,但由於發展型政府以經濟增長為目標,其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而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又單純地以追求 GDP的增長作為衡量指標,因此,政府把一些本應由其提供的公共服務推向市場,造成公共物品的供給缺失。例如,為了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政府把關乎國計民生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多地交給了市場,市場調節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視社會利益,藥品代理商為賺取利益,大幅提高藥品價格,造成了國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現象,激化了醫患矛盾。

(三)政府擴張和膨脹

隨著政府對經濟的幹預,正如帕金森定律所闡述的那樣,政府活動的範圍和數量不斷擴大,而政府開支的迅速增長,也驗證了瓦格納定律。主導經濟的發展型政府需要對市場進行更多的幹預,隨著對市場幹預的不斷加強,政府機構規模越來越大,相應的政府機構的預算就越來越大,預算的增長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政府機構的擴張,而隨著政府機構的擴張,政府支出水平也迅速增長。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政府的擴張和膨脹導致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幹預,反而不利於市場的良性發展。

(四)政府尋租行為和政府俘獲

尋租活動是指人類社會中非生產性的追求經濟利益的活動,或者說指那種維護既得經濟利益或是對既得利益進行再分配的非生產性活動。在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中,尋租行為是極易發生的,政府可以通過政府定價、兜售特許權和政府采購中獲得利益。政府的尋租行為導致政府腐敗,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目標導致政府失靈,阻礙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而政府的尋租行為,容易產生政府俘獲現象。政府俘獲是指企業通過公職人員提供非法的個人所得來製定有利於自身的國家法律、政策和規章的企圖。經常表現為政府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進行尋租行為,進而受利益集團的過度影響,製定符合這些利益集團要求的公共政策的行為。2003年6月,人民銀行發布“121號文件”,利用信貸政策嚴格控製住房貸款,文件引起了房地產商的強烈反對,一些房地產大鱷重金聘用有關專家對“121號文件”進行論證,曆數其對經濟發展的不良影響,以此對政府施壓。時隔僅僅兩個月,在國家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的背景下,國務院頒布了“18號文件”,肯定支持房地產業的發展,並首次明確指出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18號文件”的出台是房地產行業俘獲政府的典型的案例,此後,房地產行業過度膨脹,導致國民“買房難,住房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