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經濟模式的研究過程中,土地利用結構模式與城市經濟發展的關係是一個整體,通過對聯立方程模型的分析得知,城市土地規劃模式的動態性的變化,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城市空間開發過程中的建築用地規模及其結構的變化情況。
(二)城市土地利用模型下的城市化
我們通過對城市GDP各個產業的產值比重,進行城市基礎設施與工業建設用地比重的分析,來體現土地利用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關係。通過對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的分析,進行土地規劃環節的優化,確保產業結構的調整,這樣有利於實現土地的規劃利用。通過經濟聯立方程模型的實證研究得知,城市用地規劃政策的變化與這個城市的工業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都存在一定的互動影響,比如城市建築用地比例的變化,城市產業結構的變化等,與城市的經濟增長是密切相關的,通過對城市建設用地的規劃,進行不同建設區的劃分,進行城市建築用地麵積的有效利用。
為了方便展開城市規劃環節與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究,我們進行沿海地區與內陸區域的具體經濟發展數據的研究,進行城市土地規劃政策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聯立性環節的分析。在探究中,我們發現其所處的區域不同,其城市的土地利用政策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的,但是每個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與城市化、工業化等都存在一定的輔助關係,特別是土地規劃政策對於城市產業結構的影響,間接影響了該城市的現代化、工業化發展,這些程序的運用與城市建設用地的麵積也存在聯係,這對國家城市土地規劃政策的選擇提供一些借鑒意義。在區域經濟學原理的應用之下,可以得知城市土地規劃的應用,要滿足該城市的土地與經濟的關係需求,城市土地規劃政策的應用和該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並不是一種單向的關係,在研究過程中,要考慮兩者的互動關係,這是當下新型城市土地規劃政策開展的前提。
通過對區域經濟理論的分析,可以得知,不同區域的城市、不同的土地規劃利用政策和經濟發展都存在不同維度的互動。比如城市經濟與工業用地、交通用地、公共用地及綠化用地等的關係,這需要展開具體的土地規劃利用政策的分析,協調好城市經濟發展與不同方向的土地規劃政策之間的關係,展開灰色典型方法與聯立方程模式的探究。
三、結語
在區域經濟調控模式應用下,進行城市土地規劃的分析,可以得知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空間利用與經濟發展模式之間的內在關係,在研究過程中,要避免經濟發展方向與城市土地規劃模式的單向性探討,從而實現土地利用政策和經濟發展體係的協調。
參考文獻
[1]楊勵雅.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相互關係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7.
[2]塗小鬆,濮勵傑,吳駿,朱明.基於SLEUTH模型的無錫市區土地利用變化情景模擬[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8(06).
[3]汪瑞.區域土地利用規劃在海峽西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N].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作者簡介:李莉(1965-),女,貴州財經大學,研究員,就職於中國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土地規劃管理。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