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陝西省礦產品貿易調查分析(1 / 3)

陝西省礦產品貿易調查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吳華芳

【摘要】本文通過對陝西省礦產品企業生產經營、對外貿易、國際地位等方麵調查數據的分析研究發現,礦產品已成為陝西省進口及轉口貿易付彙額最大的商品,礦產品企業與國際市場聯係日益緊密,經營日趨靈活,對區域經濟發展和保障內需供應具有深遠意義。並對礦產品企業後續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貨物貿易調查分析礦產品貿易

調查顯示:礦產品已成為陝西省進口的最主要、占進口總額比重最大的商品。礦產品企業在開展國際市場礦產品貿易過程中,運營模式逐步多樣、方式漸趨靈活,擁有較為穩定的客戶群和收益,不僅極大促進了陝西省對外貿易的發展,而且在不可再生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電解銅等大宗金屬資源國內持續缺乏的情況下,通過進口、轉口貿易渠道保證了國內市場供給,具有十分長遠和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礦產品進出口貿易概況

(一)礦產品已成為陝西省進口及轉口貿易付彙額最大的商品

目前統計數據表明,陝西省從事礦產品貿易的企業共30餘家,由於國內資源缺乏的現狀及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出口的消極影響,原本占比較小的礦產品出口繼續保持下降趨勢,但礦產品進口及轉口貿易發展迅猛。2009年,礦產品進口付彙額達17億美元,占全省付彙總額的37%。2012年,付彙額53億美元,占全省付彙總額的53%。目前,礦產品貿易企業在陝西省貨物貿易收付彙前20位企業中約8家,預計2013年礦產品進口及轉口貿易總額將持續增長,並超過以前各年份。

(二)礦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程度進一步加深

近年來,由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對礦產品的需求劇增,礦產品貿易由順差向逆差轉變。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礦產品貿易不單以出口創彙為手段,更重視國內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因素,國內逐漸地增加了短缺能源、金屬礦產原料等的國外進口量,中國開始從礦產品生產大國逐漸轉型為消費大國。陝西省礦產品進口及轉口貿易付彙額大幅持續增長,既充分說明陝西省企業利用國際優質礦產資源發展經濟的勢頭良好,也凸顯了企業利用轉口貿易方式擴大收益能力不斷增強。

(三)陝西省礦產品企業進口商品以電解銅產品為主要份額

陝西省礦產品企業進口商品以電解銅產品為主要份額,另外還有鎳、鉛鋅礦等產品。2012年,電解銅全球總產量2013萬噸,國內電解銅總進口量340萬噸,陝西省某礦產品企業1家2012年電解銅銷售量就約達93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4.6%,年進口量約達70萬噸,占全國總進口量的21%,說明陝西省礦產品貿易行業企業集中度較高。

二、礦產品貿易優勢分析

(一)礦產品進口貿易方式由單一逐步趨向靈活

陝西省礦產品進口由過去一般貿易進口的單一模式,即進口方主要以進口自用或向國內銷售為主,逐步轉向進口自用、國內銷售、轉口貿易、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相結合操作的、較為靈活的方式,在礦產品報關進口、轉口貿易之間選擇的主要依據是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的比價關係,在較為有利的價格上選擇適宜的貿易方式。

(二)企業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成本、獲取收益的能力逐步提高

在進行實物進口及轉口貿易的同時,陝西省部分礦產品貿易企業設立了自己的期貨部門,利用國際市場上“期現結合”的專業操作模式,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兩個市場間同時操作,在化解和控製市場價格風險的前提下,獲得利潤的最大化。利用國際結算工具,使用境外金融機構提供的相對寬裕且成本遠低於境內銀行融資成本的資金,極大降低企業采購成本。通過在正常的貨物貿易交易中合理、組合使用有關國際結算產品、風險對衝工具,使企業在有效控製貿易項下資金成本的同時及時享受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正麵影響。

(三)企業在部分礦產品國際市場已具有一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