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的相關思考
貨幣政策
作者:繆 瑋
【摘要】人民幣彙率問題一直是近幾年中國經濟的熱門話題。隨著本世紀前幾年中國持續的經常賬戶順差和外彙儲備的快速增長,國際上對於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預期也與日俱增。本文分析了當前人民彙率形成機製,並對其特點和不足進行了簡要分析,提出了一些未來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改革
一、當前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的特點
目前我國的外彙市場由結售彙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組成。前者是外彙指定銀行和相關企業之間的市場,後者是外彙指定銀行間和指定銀行與央行間交易的市場,本質上是一個本幣和外幣頭寸轉換市場。
目前人民幣彙率差是在結售彙製度和銀行外彙上額限製製度下的交易價格,是一種局部的交易價格。此種製度下,企業、政府、銀行和個人的需求被抑製,在強製額度的情況下,供給充分。這種交易機製下的價格是一種扭曲的價格,是市場局部均衡價格,不是出清價格。
由於資本賬戶的不開放,人民幣彙率變動的壓力來自貿易賬戶的變動情況,其變動壓力主要來自經常項目的順差或者逆差。而目前國家間大量流動的國際資本,在彙率的定價中並沒有相應的地位。當前人民幣的彙率壓力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等一些與中國貿易量大的發達經濟體,這些經濟體承受著與中國的巨額逆差。
目前的機製下,為了維持銀行的外彙頭寸額度限製和講彙率控製在目標範圍內,央行需要參與外彙市場,經常買進外彙。由於個人、企業和銀行不能按照需求儲有外彙,外彙向央行集中,相關風險也向央行集中。
二、目前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的問題
目前資本項目受到限製,目前的彙率形成機製中,絕大部分由經常項目決定。外彙市場的參與者較少,市場機製也不完善,仍屬於外彙初級市場,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市場交易主體受到抑製
現行外彙市場是一個不完全競爭市場,參與主體不足。通常外彙市場有央行、外彙銀行、客戶和經紀人等組成。目前我國隻有央行和外彙銀行,交易過於集中。
(二)供求關係扭曲
現行外彙市場還隻是一個與現行外貿外管體製相適應的本幣外幣頭寸轉換市場,並非具有現代市場形態的金融性外彙交易市場,由於市場中大部分客戶的外彙需求被抑製,不能直接參與市場交易與決定價格。銀行間外彙市場構成了人民幣彙率形成的真正核心力量。目前的彙率隻反映了這部分供求關係,因此,目前的彙率遠不是整個外彙市場的真正均衡價值。
(三)央行幹預多
目前彙率製度下,銀行由於有外彙頭寸限額,銀行不能按照需求合理進行外彙頭寸管理,超出限額的部分都會向央行集中。央行也不得已需要進入外彙市場進行交易,吸收超過限額外的外彙頭寸。此外,目前規定的人民幣彙率波動區間還比較窄,為了將彙率維持在相應範圍內,央行也需要頻繁參與市場,進一步扭曲了真實的市場供求。其作為一個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民幣彙率的形成。
(四)交易品種少,市場機製不完善:現行外彙交易市場的幣種過於單一,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實際的貿易狀況和多樣的外彙交易需求
單一的現貨交易市場,缺乏期貨交易等其他類型的市場進行必要的風險管理。
三、關於彙率形成機製的選擇
常見的彙率形成機製有三種,包括固定彙率、自由浮動彙率製度以及有管理的浮動製度:
(一)固定彙率製
貨幣當局把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彙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動幅度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保證彙率的穩定。實行真正的固定彙率製度往往需要各國付出很大的調整代價。實行固定彙率製度,在出現貿易逆差時,由於不能調整彙率,會引起更大的外彙外流。此外,由於不能夠真實反應貨幣的實在價值,不能有效地隔離出現的經濟基本麵的變化,固定彙率也容易在國際間傳到通貨膨脹。
(二)自由浮動彙率製度,該製度下,各國貨幣當局沒有義務維持貨幣的固定比價,不需要頻繁幹預外彙市場
但浮動彙率製度下,彙率變動頻繁且幅度大,為低買高拋的外彙投機提供了可乘之機。這種製度下,一般投機者甚至連銀行和企業也進行投機活動。這種為牟取投機暴利而進行的巨額的、頻繁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
(三)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
這是目前較優的選擇,這種製度結合了前兩種製度的特點。一方麵避免了固定彙率製度的僵化,可以及時對經濟基本麵的變化做出反應和調整;另一方麵可以避免浮動彙率製度下的頻繁大幅波動,減輕企業銀行的彙率風險,抑製市場的投機行為,是一種較為靈活的彙率機製,比較適合我國的國情以及我國經濟、金融未來發展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