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國金融市場還不完善,宏觀經濟預期還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雖然我國的經濟體製和經濟結構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金融市場不完善,缺乏健全的法規監管隊伍,缺乏相關的高素質人才等條件。目前我國實際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彙率對市場的調節程度也不能完全發揮,因此適宜完全浮動彙率製度。其次,目前資本項目還沒有放開,均衡的彙率需求應該同時來自於經常賬戶和資本項目共同的需求。目前國內的利率也沒有市場化,這些因素在彙率的形成中都有相當作用。所有目前的彙率需要貨幣當局的不斷糾正,管理就比較重要。總的來說,經濟自由化,資本自由流動式總的趨勢,貿易夥伴基本實行靈活的彙率製度,這些外部環境要求我國的彙率製度向更開放的方向發展,目前來說有管理的浮動彙率是正確的選擇。
四、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改革的相關思考
中國是一個轉軌經濟國家,在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且外向型經濟已占較高比重的條件下,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應當是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具體措施包括:
(一)強化外彙市場建設
通過降低外彙市場準入門檻,增加外彙市場的參與主體範圍,將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納入,使彙率能夠反映真正的市場供求關係。此外,在目前外彙預期交易、掉期交易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外彙期貨、外彙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滿足企業和金融機構規避風險的需求。短期內,需要大力發展代理業務,長期就要打通零售市場和銀行間外彙市場,形成統一市場。
(二)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
目前我國對資本項目仍然實行管製,目前的外彙需求中缺少了資本項目這一部分,這部分的需求被抑製。完整健全的外彙市場需要反映市場上所有參與主體的各種需求,必須逐步實現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外彙供求關係才能得到更客觀真實的反映。但這個過程是個漸進的過程,需要考慮各方麵的條件和接受程度,可與彙率形成機製的市場化協同進行。
(三)加快利率市場化建設
在資本自由流動,利率和彙率均市場化的條件下,利率與彙率呈現聯動關係。彙率與利率有密切關係,一個作為彙率的對內價格,一個作為對外價格。利率變動會引導資金流向,從而引起彙率的變化。如果利率是扭曲的,彙率也是扭曲的,對國民經濟的配置必然出現扭曲。目前我國利率雖有一定市場化進展,很大程度上依然由政府製定,往往出現扭曲。在利率沒有市場化的情況下,彙率的單獨市場化也是不現實的,兩者需要相互配套,相輔相成。
(四)進一步擴大利率浮動區間
我國目前的外彙交易品種比較單一,主要是美元的即期交易。火大浮動的區間,可以給市場參與者更大的空間。調整的結果更接近於市場的真實供求。另一方麵,也減小了央行參與市場交易的頻率。當然,擴大區間要考慮我國的宏觀經濟需求,循序漸進,不能一步到位。
(五)完善做市商製度
我國目前外彙市場的交易主體是央行,需要做市商來分擔央行的壓力,直至逐步退出。目前的製度中,做市商很難獨立做市,不能靈活報價和對衝風險。完善做市商製度,要求逐步放鬆外彙頭寸的管製,並增強人民幣彙率的彈性。
(六)積極完善各項配套條件和措施
首先要促進宏觀經濟結構的轉型,由出口導向型向內需型轉變。其次要建設培育完善的國內金融市場。當今國際金融市場已成網絡,資金在各國之間流動,國內市場已不能完全獨立於國際市場。隻有國內市場完備健全,才能適應要求。在建設人民幣外彙市場的同時,也要加強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建設。最後,加強金融市場中的各參與主體的建設,推動其市場化進程,增強其競爭力,尤其要推動商業銀行的改革,提高其專業化水平和抗擊風險的能力。
五、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開放和發展,目前的彙率製度很難長期維持下去。綜合多方的利益,需要對其進行漸進式改革。改革的方向要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經濟內外協調和均衡發展,並維持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逐步放寬彙率管製,需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並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才能在可控的範圍內對彙率進行漸進改革,促進經濟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秦明亮.完善我國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的相關思考[J].現代商業,2007(20).
[2]楊曉麗,呂德宏.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市場化進程中的局限性及對策[J].經濟師,2008(05).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