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我國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及監管建議(1 / 3)

淺談我國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及監管建議

金融論壇

作者:王聰

【摘要】在當前金融機構市場化和社會融資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國影子銀行迅速發展。伴隨著資產規模不斷增加,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也逐漸顯現出來。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現狀,闡釋由於其業務特點等原因所帶來的一係列金融風險,並提出關於影子銀行監管建議,以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和持續增長。

【關鍵詞】影子銀行金融風險監管建議

一、我國影子銀行的現狀

(一)影子銀行的概念

在2007年美聯儲的年度會議上,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影子銀行的概念,它一般是指那些有著部分銀行功能,卻不受監管或少受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中國,資產證券化程度相對於發達國家較低,利率市場化產不完善,因此,以傳統銀行以外的其他方式提供資金融通的機構都可以稱作影子銀行。

(二)影子銀行的特點

我國影子銀行的業務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商業銀行通過發售理財產品等方式所開展的表外業務;其二是非銀行類機構,如信托公司、證券公司、財務公司等。由於影子銀行不受或者較少受到有關部門的監管,其資金流向的利潤趨向性很強;在缺乏監督和法律保護的前提下,一旦這些非銀行體係的資金鏈條斷裂,就會產生巨大的風險。

(三)影子銀行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原因

第一,居民儲蓄的大幅度增加和大量證券化投資理財產品的出現。過剩的流動性和惡劣的投資環境導致有閑置資金的老百姓缺乏正規的投資渠道,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他們為民間借貸機構提供了大量資金。第二,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存在問題。由於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於影子銀行業務的監管還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在銀行與信貸公司合作的模式下,產品多樣性強,投資方式靈活,這給相關部門的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某些領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監管真空。第三,商業銀行對於中小企業貸款的限製。考慮到小企業存在風險大成本高等問題,商業銀行一直把大型企業作為其業務發展的重點。商業銀行較高的準入門檻使得中小企業告貸無門,從而不得不轉向民間信貸。

二、影子銀行的風險分析

(一)高杠杆率引起風險擴散

與商業銀行不同,我國影子銀行基本不受資本監管的限製,這使得其杠杆率可以達到很高。高杠杆操作可能會產生係統性風險,對於整個金融機構體係和金融市場的穩定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影子銀行往往以相對較少的自有資金支撐著龐大的業務規模,它潛在的業務擴張甚至可以達到幾十倍之多。高杠杆率往往意味著金融危機發生的高概率,它蘊藏著很高的風險。例如,2007年,美國五大投行的平均杠杆率超過30,高杠杆率是美國投行倒閉的罪魁禍首,因此,金融危機之後投資銀行們開始“去杠杆化”。對於監管機構來說,如果不能將影子銀行的杆杠率控製在可控的範圍之內,那麼這種高杠杆操作很可能會將風險傳遞到其他機構和領域。

(二)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

一方麵,在監管不完善、信息公開性差的背景下,影子銀行推出一係列複雜的金融產品,這些產品在發行者的包裝下,普通的交易者很難了解全麵的、真實的信息。金融投資產品種類繁多,結構較為複雜,大部分投資依賴於信用評級,這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大力追捧,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增大。同時,為了提高收益率,擴大業務規模,影子銀行通過減少信息披露的方式,交易過程隱蔽化等方式盡可能地獲取高額利潤。影子銀行本身複雜的業務體係和敏感性,使得一旦市場出現特殊情況,其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可能性很大程度增強。另一方麵,影子銀行已成長為中國融資體係中重要的一環,大部分影子銀行業務在未成熟證券化的階段多直接或間接投向房地產等限製性行業和領域,在現行監管下,對於商業銀行難以提供貸款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房地產和平台項目,一旦金融產品最終難以償付本息,就會產生係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