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內控建設
金融論壇
作者:張健
【摘要】如何加強國際業務中的內控建設問題成為一個既緊迫又現實的課題。本文試圖通過梳理內控建設的定義與重要性,介紹國際業務所麵臨的挑戰導致對內部控製的急切需求,回顧評估現有銀行內部控製的方法,在最後提出完善城市商業銀行國際業務內控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國際業務內控建設
麵對金融開放的挑戰,如何切實加強內部控製對於任何一家商業銀行,甚至是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都具有重大意義。健全有效的內部控製機製是防範金融風險、保障銀行體係安全、穩健運行的關鍵。而作為銀行業務中關鍵的一部分,國際業務直接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市場,具有客戶信用度核查困難、中間業務較多、政策法規不斷推陳出新等特點。因此,隻有建立和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並兼顧本國國情的內部控製製度才能確保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經營和管理的安全運行,才能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危機。
一、國際業務中內部控製的挑戰
為了保證我國金融秩序的穩定,目前我國政府采用的是有管製的外彙收支政策,對出入境的外彙資金和企業有特殊的要求。然而,從事國際結算業務的客戶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很大,因此部分客戶為了逃避國家外彙監管,通過假造單據,利用銀行的信用到國際市場融資或從事非正常交易,使銀行的資金存在風險隱患。同時,由於國際業務的參與方可能為海外客戶,境內銀行難以核查客戶資產狀況和信用記錄,也為銀行開展正常國際業務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國際業務使得銀行必須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市場,各國法律監管環境和政策特點不同,各地銀行的操作習慣不同,外幣彙率和利率變化多端,詐騙防不勝防,這一切都使得控製國際業務中的風險日益重要而複雜。
在國際業務條線中,銀行為滿足不同客戶的要求,推出多種多樣的金融產品,中間業務種類繁雜,不同產品的操作規範大相徑庭,使得銀行在不知不覺中承擔了各種潛在風險。這對從事國際業務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國際業務難以駕馭。
以人民銀行和外彙局為代表的國家機構在探索中不斷發布國際業務相關的政策法規,規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國際業務行為。這導致所有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從業人員不得不隨時跟進政策、解讀法規、修正業務規範,對從業人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評估內控建設的方式
美國權威機構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提出內部控製是由企業董事會、經濟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並對評估內控建設提出五個評估方麵:內部控製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分析、內部控製活動、業務監督和評價分析、信息交流與反饋分析。
內部控製環境主要是指組織管理方式與人員培養模式。風險識別與評估分析則主要指一個企業是否建設了有效的風險評估機製,便於識別風險並控製風險。內部控製活動則包括製定內部控製製度,業務集中處理以應對操作風險、管理風險和政策風險,及審批與授權等方麵。業務監督和評價分析主要是指在注重業務拓展的同時建立可靠的責任追究與業務監督機製。信息交流與反饋分析則指作為管理層決策的依據和信息來源,統計數據需要及時、準確,上下級之間的溝通需要無障礙,保證政策上傳下達,問題及時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