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體係支持探究(1 / 2)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體係支持探究

金融與經濟

作者:方 濤

【摘要】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構成了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的動力來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的研究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征的結合,將為創新金融製度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創設更加豐富的金融支持手段提供依據。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體係支持

一、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相對嶄新的概念,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定義,涵蓋的範圍也不盡相同。我國選擇旅遊業、節能環保、生物技術等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對象。上述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我國走出次貸危機,麵臨新的國際產業競爭形勢,保持國家持久的經濟競爭優勢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而融資難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該類產業的融資風險大,且資金需求量也大。此外,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很多企業都處於發展初期且企業本身規模較小。在新興網絡產業中這點體現的尤為突出,旅遊企業大部分為小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匱乏,很難融通到足夠的資金。

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缺乏金融支持的主要原因

(一)資本市場體係不夠完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難問題突出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一個投機的市場,國家對該市場的政策幹預嚴重。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資方式來自於資本市場,但是上市條件中要求對連續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盈利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等,考慮到很多中小企業營業周期的因素,經營活動淨利潤難以計量或無法計量,還有存續時間短,部分企業仍然不能實現上市,直接融資困難。

(二)商業銀行缺乏戰略意識,扭曲金融監管理念

在信貸支持的政策上,商業銀行一般對擁有較高信用等級的企業開展信貸業務,對中小型企業沒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很多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麵,一方麵商業銀行缺乏市場化意識與戰略意識,部分基層商業銀行過分注重爭奪已經形成的優質客戶,缺乏通過培養基本客戶群而擴大業務規模的戰略思想,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較小;另一方麵商業銀行扭曲了金融監管的管理理念,為了降低信貸風險而收回貸款,根據乘數效應可知這樣的舉措必然會導致貨幣供給的緊縮,促使整體金融環境難以改善,加大了中小型企業融資壓力,使銀行信貸向大型企業集中的程度進一步加劇。

(三)金融產品創新不夠,缺乏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相匹配的金融產品

在國家統一的利率政策下,金融機構將重點放在債務本身的安全性上,強調收回本金和利息。商業銀行商業化程度不夠,難以提供完善全麵的金融服務,開展新業務的自主權較小。然而戰略性新興產業普遍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和高產出的特點,與金融機構關注債務安全性的理念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