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後發地區農村金融產品發展分析
農村金融
作者:崔隨輪
【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緩解農村經濟發展中金融服務供需矛盾,適應“三農”資金需求多元化的特點,人民銀行與銀監會在2008年聯合發布《關於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意見》,以2010年河南商丘座談會為標誌,全麵推開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工作,促進農村金融產品發展。本文以經濟發展起步較遲的陝西省榆林市為樣本,對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農村金融產品服務方式創新發展分析
一、榆林市農村金融產品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榆林市農村金融現狀
截至2012年底,榆林市涉農金融機構主要有5家,分別是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郵政儲蓄銀行和民生村鎮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推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工企業貸款、農業小企業貸款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政策性作用有限;農業銀行的貸款投向發生結構性轉移,投向已從以農業為主轉為農業與工商業並舉,競爭視角也從農村逐漸轉向城市;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資本規模偏小,籌資難度大,管理滯後,觀念老化,不能適應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的要求;郵政儲蓄銀行隻推出了“農戶聯保貸款”,缺乏進一步支持農戶和農業小企業的信貸資金;2012年6月底成立的榆林榆陽民生村鎮銀行,主要業務也是麵向農村,但由於成立時間較晚,整體規模較小。
(二)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背景
創新是農村發展的動力,積極推進農村金融產品發展,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關鍵。作為農村經濟的核心,農村金融的發展落後,是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推動農村經濟改革發展,落實各項惠農政策,都是離不開農村金融改革的。而農村金融產品發展,則是農村金融改革的突破口與著力點。把推進農村金融創新發展作為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服務“三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推動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榆林市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中國農村存在著較為嚴重金融抑製現象,按照類型可分為需求型金融抑製、供給型金融抑製和生態型金融抑製現象,金融產品難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的需要。所謂金融抑製,是指一個國家的金融體係不完善,金融市場機製不夠健全,金融運行中存在過多的金融管製,金融與經濟發展之間處於相互製肘、同時落後的惡性循環狀態。
(一)需求型金融抑製
農村有效需求不足而導致的金融抑製現象稱為需求型金融抑製。
1.第一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與農業天然的雙重風險導致農村領域自然需求與投資需求的不足,第二農業受到自然條件與經營風險的雙重風險的製約,降低了農戶的投資性需求。
2.農村土地製度缺陷與不甚合理的農村金融製度安排致使農村金融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農業發展銀行不為農戶發放貸款,農業銀行名不副實,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支農貸款規模明顯較小,以及非正規金融組織對正規金融機構的擠出效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農村金融市場資金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