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審計信息化的發展,內審人員將麵臨著“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信息係統審計對象,其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不能隻停留在書本、準則與製度上,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更新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執業能力。
(二)農村信用社對內審人員職業技能的要求
審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係統工程,信息技術的發展除了擴大了審計的範圍和內容,還對審計方式、方法以及審計程序、審計項目管理、審計質量控製等都產生了影響。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入,業務經營種類的多元化、服務手段的日新月異以及處理難度的增加,對內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亦對內審人員的分析、判斷、控製和抉擇能力提出了挑戰。因此,內審人員除了應具備傳統稽核審計人員職業能力外,還應掌握對計算機、網絡信息係統審計與實施聯網審計的工作技能。
三、農村信用社內審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策略
內審人員具備信息化素質和技能是信息化人才隊伍的標誌,廣西農村信用社對複合型內審人才隊伍建設,一是通過對現有內審人員進行後續教育,補充其欠缺的計算機、網絡信息知識,改善現有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二是通過調入、招聘等方式,引進複合型內審人才趕往內審部門,改變內審隊伍的專業背景結構。廣西農村信用社內審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麵策略。
(一)提高內審人員信息化素質
隨著農村信用社財會業務審計一體化的發展和聯網審計技術迅速普及,誕生了一大批既有審計專業知識又能熟練掌握計算機知識和IT技術的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但複合型人才的缺乏不可能在短時期內解決,因此,加強對現有內審人員的學習培訓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國家審計署原審計長李金華曾明確提出:審計人員不掌握計算機技術,將失去審計的資格。廣西農村信用社為了盡快提高內審人員的信息化素質,積極發揚其“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即在開展內審工作時,盡量安排複合型內審人員與計算機知識和IT技術相對薄弱的內審人員共同工作,通過複合型人員在工作實踐中的“傳、幫、帶”的作用,使越來越多的內審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和IT技術得到提高。
除了全麵提升內審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和IT技術水平外,廣西農村信用社還通過開展職業道德培訓班等方式來加強內審人員正直、客觀、保密及勝任等方麵的職業道德素養。
(二)培養內審人員信息化思維方式
樹立信息化思維是內審人員成功進行職業判斷的基礎。在信息技術時代,由於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運用,被審計單位越來越多地依賴信息與通信技術進行各項業務處理,麵對複雜多變的信息技術環境,審計人員必須具有用信息化思維方式進行職業判斷能力。否則,審計人員將可能因信息化思維方式的缺失而實施了不恰當的審計程序,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整體上存在重大錯報,而加大審計風險。為了培養內審人員的信息化思維方式,幫助內審部門實現其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組織營運職能,廣西農村信用社通過舉辦計算機輔助審計操作技能大賽、審計信息化研討班及聘請外部審計專家授課、進行學術交流等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內審信息化學習氛圍,循序漸進的樹立內審人員的信息化思維方式。
(三)建立信息化內審知識技能培訓體係
根據馬洛斯需求理論,信息時代的內審人員渴望被尊重、被肯定,他們的職業願景是擁有一份美好的職業規劃設計和良好的行動指南。而知識技能培訓作為其職業規劃設計的一部分,他們企業組織內部能夠定期為其提供係統性的知識技能培訓活動,並通過參加活動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勝任能力,得到組織的認可和重視。因此,組織內部應為內審部門營造一種培訓激勵製度以滿足內審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勝任能力。目前,廣西農村信用社內審信息化知識技能培訓體係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麵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