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農村信用社審計信息化與內審人才隊伍建設(1 / 3)

淺析農村信用社審計信息化與內審人才隊伍建設

農村金融

作者:梁 江

【摘要】在知識經濟興起、世界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內審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麵臨嚴峻的挑戰,隨著金融機構業務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農村信用社對內審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詮釋了審計信息化的內涵,以廣西農村信用社全麵啟用《廣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稽核信息管理係統》為例,分析和闡述了審計信息化環境下農村信用社對內審人才知識結構和職業技能的要求,提出了農村信用社內審人才隊伍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信用社內審信息化隊伍建設

一、複合型人才隊伍是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需要

審計信息化是現代審計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審計人員為了實現其審計目的,利用傳感、通信、計算機及控製等信息技術手段收集必要的審計證據,采取必要的審計程序,對被審計單位運營的合規性以及運營計算機、網絡生成的財務信息和各類業務數據進行審計的工作。隨著審計對象、審計工具和審計手段的信息化,建設一支能夠適應現代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將是農村信用社內審工作目前亟待解決的嚴峻課題,否則在被審計單位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無賬本”時代,傳統的稽核審計人員將麵臨進不了門、打不開賬的無奈局麵。2012年6月11日,廣西農村信用社全麵啟用《廣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稽核信息管理係統》,標誌著廣西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工作進入聯網審計的審計信息化時代。為了實現科技強審、內審強企,充分發揮稽核審計“免疫係統”功能和稽核信息管理係統對農村信用社各項業務監控的“天眼”作用,農村信用社稽核審計人員必須參與農村信用社信息係統的規劃設計和實施。但是,相對審計技術創新而言,廣西農村信用社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審計手段的信息化,如何走好科技強審之路。而實現審計手段的信息化,走好科技強審之路必須由一大批既有審計專業知識又能熟練掌握計算機知識和IT技術的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來推動。目前,複合型內審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廣西農村信用社審計信息化發展的“瓶頸”。

二、農村信用社內審信息化對內審人才的要求

目前我國農村信用社稽核審計人員很多,精通稽核審計業務,擁有豐富的財會、稽核審計方麵的知識和經驗,但是精通計算機、信息網絡知識的人員不多,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信息化內審人員,對計算機、網絡信息知識了解極其有限,無法將計算機、網絡信息知識與稽核審計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對被信息化的審計對象實施信息係統審計和計算機數據審計。另外一些擁有計算機、IT技術專業知識的人才對審計、會計知識掌握較少,從而不能對在運行中的稽核審計信息係統、會計信息係統出現的問題及時徹底解決和處理。因此,建立一支能夠適應現代審計的複合型人才隊伍是農村信用社內審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農村信用社對內審人員知識結構的要求

內審信息化要求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具有更大的深度和廣度。信息係統審計人員一般都應具備全麵的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對網絡和係統安全有獨特的敏感性,並且對財務會計和單位內部控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審計人員應具備編程知識、運營係統知識、網絡(本地網和因物網)知識、防火牆及其他安全技術。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複合型的知識結構。審計人員除了需要具備會計、審計、法律和所審計業務的專門知識外,還應具備一定程度的計算機信息係統方麵的知識,其中尤其以數據庫方麵的知識和技術較為廣泛、要求較高。稽核審計人員除了具備上述會計、審計專業知識及信息技術知識外,還應具備稅法、經濟法、統計學、金融學、貨幣銀行學、營銷學以及管理學等常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