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善金融信用環境
要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的信用環境,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村信用體係,保證金融法律信用和金融道德信用的構建。而信用體係的建立需要多方配合,從信用建設、誠信懲戒等多個方麵來進行。首先以政府為主導,將信用信息庫機建立起來,並搭建起農村金融機構相互協作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從而有效使銀行誠信成本降低。比如廣泛開展“信用村、信用戶、信用鄉鎮”的評比活動,使農民的信用意識在無形中得意增強。另外要通過激勵政策來改善我國農村的金融生態環境,根據信用等級來確定貸款利率的高低等,以便使得信用發揮杠杠調控的作用,使社會形成誠信為重的社會風氣。其次采取各種形式來解決農戶擔保難的問題,可采取政府擔保、行業協會擔保、龍頭企業擔保、農戶聯保等方式,這樣同時也能夠使銀行放貸風險有效降低。具體來說,可以建立大聯保組織,其中主體是農村個體工商戶、種植養殖大戶和私營企業主,實行自願合作、多戶聯保、風險共同承擔的原則;也可以建立專業化的擔保機構,依托民間擔保基金,采取政府引導、多方出資的方式來建立;或者建立風險補償機製,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進行保障等。
(三)發展完善農村金融體係
大力推進農村信用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業金融機構的職能,積極推進銀行金融網點深入延伸到農村地區,在農村建立各種小額信貸銀行、私人銀行等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機構,推進農村各類金融機構的建立,推進金融體係的完善,實現合法化和規範化經營。另外還要建立起各種保險製度,擔保機製、保險機構,為農村信貸提供各項配套服務,保證金融服務能夠順利良性開展,防範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並積極推進金融主體的多元化,引入市場機製,共同參與市場競爭。
(四)優化農村金融法律環境
建立完善的農村金融法律製度是保證的金融生態環境均衡發展的製度性舉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極大的提高金融生態的穩定性和市場適應性。首先要逐步完善金融法律法規,推進金融機構市場進入和退出製度的建立;規範金融機構服務業務,建立並完善金融監管法律製度,提高金融監管效率;推進多元化金融主體的市場化參與,提高競爭效率。其次要提升法製意識,促進信用體係的建設和發展。進行大力宣傳和教育,開展多種信用評比活動,增強農民的信用意識;多方配合,實現銀行機構、監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的協調行動,提升執法意識,規範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秩序;建立農村信用檔案,對農戶進行信用等級評定;積極推進信用中介組織結構的建立,組建具有較強實力、信用等級較高的擔保機構、抵押機構。全方位的完善和發展農村金融生態的法律環境。
三、總結
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關係到農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因此非常有必要針對目前其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完善。本文從幾個角度提出了一些完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措施,以供參考。相信通過學者們的深入研究,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必然得到很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張靜,曹凝蓉,方愛國.金融生態建設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左新亞.切實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提升湖北經濟金融競爭力[J].武漢金融,2006(06).
[3]姚正旺.關於構建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的思考[J].武漢金融,2007(09).
[4]何書祥.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在欠發達地區受製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金融,2008(09).
(編輯: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