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取新股上市首日開盤價格不設漲跌幅限製帶來的巨額收益,達到一夜暴富目的,長期以來一級市場堆積了大量打新資金,新股上市首日大幅高開成為了一般規律,低開破發的新股寥寥無幾。高開的新股一般都會在當天有非同尋常的表現,眾多散戶也想進去分一杯羹,持股方和買入者大量換手,不斷推高股價。因此,在新股上市第一天買進第二天拋出,賺百分之幾十也是很經常的,更加誘人的是在一級市場成功中簽,獲得籌碼的投資者在新股上市第一天或第二天拋出,收益更加豐厚。如此事半功倍的高收益,成為短線和熱錢的關注重點,也是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的根源。
三、新老股票開盤價格雙軌製是股票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
供求狀況決定價格高低,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原理。資本市場作為整個市場的一個子市場同樣適用這一原理,股票這種金融產品,雖然屬於虛擬經濟,但也是商品,也應該重視供給和需求的關係。
1990年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之時,上市的僅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城及鳳凰化工8支股票。與此同時,深圳證券交易所僅有深發展、深萬科、深寶安、深安達及深原野等5支股票,當時A股股票一共隻有十多隻。盡管當時的市場的資金規模不能和現在相提並論,但是全部的資金都宣泄在這十多隻股票上,價格自然居高不下。股票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在當時的股票市場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現在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截止2012年底,A股股票已經增加到了2460多隻,上市公司數量是1990年的200倍左右。單個上市公司的股本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出現了為數眾多的超級大盤股。這麼多隻股票之所以能夠順利發行,主要原因在於首日上市新股開盤價格不設漲跌幅限製,可以巨幅高開,新股申購一旦成功便能一夜暴富。所以原本投資於二級市場的部分資金轉向一級市場,導致一級市場資金過剩,新股供不應求,中簽率極低,二級市場資金不足,老股供過於求,股價節節敗退。二級市場在資金轉移、減少,股票供給卻不斷增長的雙重壓力之下,交投清淡,長期低迷。雖然二級市場上的資金規模也在不斷擴張,但股票增長的速度遠遠超出資金增長的速度,迅速膨脹的股票數量分散了相對不足的資金,必然導致股票價格跌跌不休。以往反複出現的暫停新股發行,二級市場股價上漲;恢複新股發行,二級市場股價下跌的惡性循環就是新老股票供求失衡最有力的證明。
四、改革新老股票開盤價格雙軌製的建議
為盡量減少首日上市新股暴漲暴跌的幅度和壓縮人為炒作的空間,建議對首日上市新股開盤價格推行與老股相同的限製模式,即上市首日以發行價為基準,實行10%的漲跌幅限製,取消臨時停牌製度。原因如下:
(一)對首日上市新股開盤價格設置與老股相同的漲跌幅限製是公正與公平對待新老股票的體現
新股與老股同屬A股市場的股票,本質上並無不同,如果不設限,就應該所有個股都不設漲跌幅限製;如果設限,就應該所有個股都設漲跌幅限製。新股開盤不設限而老股開盤設限,人為的化分為兩種不同的開盤交易製度,未能公平公正的對待新老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