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融資融券業務存在的問題探析(1 / 2)

我國融資融券業務存在的問題探析

資本市場

作者:湯龍豔 王棟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融資融券業務在我國的發展曆程,分析當前融資融券業務麵臨的市場規模相對較小、發展不平衡、標的數量有限、相關法規和製度不完善等問題,並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融資融券轉融通保證金

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具有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證券或借入證券並賣出的行為,又稱為證券信用交易、保證金交易。

一、融資融券業務在我國的發展曆程

2008年10月05日,證監會宣布啟動融資融券試點。2010年3月31日以滬、深交易所接受融資融券交易申報為標誌,我國證券公司融資融券由試點正式步入交易階段。2011年10月28日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為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轉融通服務,並進行監控,監測分析全市場融資融券交易情況,運用市場化手段防控風險以及履行中國證券監督主管部門批準的其他職責。2011年12月5日,A股融資融券首次擴容,滬深兩市融資融券標的證券範圍由從前的90隻擴大至285隻。2012年8月30日,轉融通業務試點正式啟動。

二、融資融券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和問題

自2010年融資融券正式展開後取得重大發展,2012年12月31日數據顯示,融資融券餘額617.65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為590多億元,融券餘量金額27.5億元,融資買入額超56億元。對比2010年融資融券業務啟動當日的656.7萬元融資融券餘額,其中649.6萬元融資餘額以及7萬元的融券餘額,可見融資融券業務在我國滬深市場取得巨大發展,規模逐漸壯大。然而,在不斷擴大的交易量背後,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市場規模相對較小

盡管2012年數據顯示我國融資融券業務量大幅增加,然而,對比融資融券業務發展更成熟的日本市場和美國市場,我國仍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證券的信用交易規模與證券交易總金額比、證券的信用貸款規模總量所占的證券市場價值比,日本和美國市場這兩個比值一般為16%-20%、2%。而根據我國2012年數據計算,這兩個比重分別小於4%和小於0.5%。可見,我國融資融券業務市場規模仍然相對較小。

(二)融券發展滯後,融資融券發展失衡

在國際市場中,融資規模超過融券規模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亞太地區很多市場的融資規模與融券規模比維持在5倍上下。然而2012年數據顯示,我國融資餘額與餘額總量比為25.55倍,融券餘額與總金額比為3.77%。雖然經過一年的發展,相較於2011年數據計算的57倍和1.72%的數值,我國融資融券業務差距逐漸縮小,但是融券發展滯後的現狀不容忽視。

(三)融資融券標的證券品種數量有待增加

能夠融資買入以及能夠融券賣出的證券就是融資融券的標的證券。2011年12月份的融資融券的標的證券擴容由之前的上證50指數和深證成指的共90隻成份股增至285隻,雖然這次擴容首次將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納入融資融券交易標的池,使得標的證券在種類選擇和數量上都大大增加,但相比整個滬深市場,融資融券券源單一,標的證券品種及數量仍有很大擴容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