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城鎮化進程中的融資問題(1 / 2)

淺談城鎮化進程中的融資問題

資本市場

作者:楊 洋

【摘要】推動我國農村走城鎮化的發展道路是目前我國一項非常重要的發展戰略,然而就目前看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這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唯有認識到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問題並較為妥善的解決,才能夠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經濟的跨越發展。本文主要從我國城鎮化進程中融資的原因出發,向大家介紹當前的融資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相關對策。

【關鍵詞】城鎮化進程融資問題

一、融資問題對城鎮化進程的製約

實現我國農村逐步向城鎮化發展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又複雜的工程,它不僅僅指將我國的居民簡單的由農村戶口轉移向城市戶口,還包含了城鎮中經濟發展的問題,第一、二、三產業的分布問題,居民的收入水平如何提高問題以及居民是不是能夠在城鎮中安居樂業的問題等等。目前我國恰好處於城鎮快速發展的階段,並已於2011年超過了50%,這將極大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據調查表明,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因為相關消費物品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作用,將會帶動我國的生產總值增長1.5%。有專家估計,在我國這樣的城鎮化發展速度將會持續20年左右,並且將於2015年左右進入到城市化社會。

然而城鎮化的過程需要大量資金來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因此投資方麵的問題是製約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時,在將來的20年中,如果每年我國的城鎮化覆蓋率增長1%,那將會有3億左右的農民身份轉化為市民,這將會帶來巨大的資金缺口,僅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收入是遠遠不夠的。由此得知,要想我們國家的城鎮化沿著健康、穩定、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就必須解決好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麵臨的融資難題。

二、城鎮化建設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投資的主體較為單一,資金來源的渠道少

目前我國投資的主體仍然是政府,政府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承擔著主要的責任,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的情形在我國仍然隻是美好的願景。政府對城鎮化建設方麵投入的資金雖然呈現出上漲的趨勢,但畢竟有限,無法滿足城鎮化建設的要求。2010年,我國政府應用於城鎮化建設的投入僅為2000億元,遠遠達不到我國城鎮建設的需求。

(二)對城鎮化建設的規劃與發展戰略的取向出現偏差,使得城市生產中的聚合效應沒辦法實現,城市發展中有著較大的成本,導致融資嚴重不足

我們在對城市的發展戰略進行選擇和規劃時,必須考慮到這給城市帶來的經濟貢獻以及導致建設中成本、負擔。有這樣一項統計,城市人口集中於10萬—1000萬時會有淨規模的收益,集中於100萬—400萬時淨規模的收益是趨於最大值的。因此,將城市人口有效的控製在100萬—400萬之間是非常合理的,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而城市中人口過於密集就會造成較大的城市成本,為城市的發展帶來負擔。在2000年—2010年期間,我國城市人口增長約為1.6億,其中農村中勞動力占有7000萬,這項勞動力的轉移促進我國經濟增長了1.4%.然而集中發展的對象為大城市,大城市有著較高的成本與負擔,因此城市規模收益隻能帶來生產率提高0.5%,這兩項對城市經濟的貢獻尚不足2%。因此我們對城市建設進行規劃時,必須保持科學性,務實性,不然會造成城市的負擔,增加城市建設的成本,從而為融資帶來較大的難度,容易出現融資不足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