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小水電站建設融資問題的研究
資本市場
作者:彭 嵐
【摘要】優化中小水電站建設的融資環境,加大水能資源開發,是我國當前清潔能源開發的一個重點項目。本文就對中小水電站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融資問題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融資途徑。
【關鍵詞】中小水電站融資途徑模式創新
一、中小水電站開發現狀及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我國中小水電站的開發現狀
隨著國家對清潔能源開發力度的加強,清潔無汙染的電力能源已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和生活用能開發的重點。加快中小水電站建設進程,能充分發揮我國水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水電資源開發程度可達約15億kW,技術可開發約3萬億kW,除去環境保護和其他方麵綜合利用的要求,經濟可開發量仍能達到約4億kW,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資源總量處於世界首位。其中,小水電站資源的蘊藏量達到了170GW,相應的電能蘊藏量為1450TWh。目前已開發的中小水電站約占整個水電裝機的45%,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中小水電站的開發前景十分廣泛。
自2002年國家加大水利資源開發以來,我國平均每年建設的中小水電站多達3000處,平均每年投資額漲幅約為40%,並且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小水電站的建設能從很大程度上解決我國農村和偏遠地區對電力資源的需求。預計到本世紀中葉,農業用電量將占到全國總用電量的6.1%,人均用電量將達到1000kW/h。要實現如此大量的電力供應,我國中小水電站的裝機規模以每年3450MW的速度增長。
(二)我國中小水電站融資困難的原因
1.建設周期長且投資量大
企業在對工程建設進行投資時,會綜合考慮該工程的投入與產出的比值、運營狀況以及市場前景等多方麵問題。中小型水電站雖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是與大型水電站相比,投資產值相對較小,並且建設周期長所帶來的建設成本的增加,使得中小型水電站失去了融資優勢。例如我國的檳榔江水電站,其電站總裝機容量為6萬kW,建設初期投資約8億元,單位千瓦投資約1.5萬元/kW。由此推算出,要建成一個10萬kW的水電站,其建設初期的資金投入大概需要14億。如果對水電站進行二次擴容的話,投資金額將更大。
2.中小水電站融資模式和融資機製不完善
當前中小水電站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還沒有形成產業化、市場化的融資機製,具體表現為:第一,沒有建立完善的項目融資模式。進行項目融資可以綜合多個項目單位進行集體投資,並把水電站建成後產生的運營效益作為向多個項目承辦單位貸款的依據。第二,融資機製不健全。嚐試合資模式、BOT模式等多元化的融資模式,能有效改變中小水電站融資能力較差的現狀。
3.中小水電站融資渠道較窄
我國中小水電站的融資渠道相對較小,以國有企業和銀行為主,對民營企業和外商的資金引入比較少,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中小水電站每年的融資數額中國有企業占到63.4%,銀行貸款占到22.6%,外資和民營資金共占5.7%,所以,加強對以上二者的融資,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小水電站融資困難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