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資本市場
作者:高明月
【摘要】中小企業在創立、成長和擴張期,每一階段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融資成為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然而中小企業因自身以及外部金融環境等原因,很難籌集到所需要的資金,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難題。本文就此通過剖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結合我國金融環境現狀,提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建議和在融資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希望能給予要融資的中小企業有所幫助,以便能解決企業發展需要的資金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銀行政府融資租賃股權投資互聯網金融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很多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還提供了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社會多方麵的需求,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甚至僅僅處在構思之中,企業開辦費用、場地費用、人員工資、研發費用等,樣樣都需要資金。此時由於產品技術研發沒有定型,產品還沒有上市銷售,公司隻出不入,加之產品研發往往又處於攻堅階段,同時還要進行市場投入,聯係潛在客戶,爭取測試機會等等,對於創業者來說是多種壓力聚於一身,而資金是他們最大的難關。
因此,中小企業不管是創業期,還是成長期和擴張期,都麵臨著融資問題,然而由於外部融資環境的原因導致了中小企業普遍遇到融資難題,這已經成為製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階段都需要資金,而中小企業一般沒有太多固定資產,更沒有價值高的設備,有的隻是創業人員和研發技術,有時雖說有些商標、著作權、發明專利等,但很難評估出高的價格。因為銀行一般通過現有資產抵押或者過往三年內銷售業績、回款等情況進行評估給予信貸額度的。對於中小企業重技術重營銷輕資產的特點,他們很難從銀行貸款。有時創業者利用個人財產如車、房產等進行擔保為企業貸款,但是能從銀行借貸的資金也是杯水車薪,很難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資金。
以目前銀行信貸來看,一般需要以土地、房產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而中小企業由於自身的規模偏小,一般缺乏足額的抵押物或者有效的擔保,無法獲得銀行的貸款。
另外,很多中小企業為節省開支,往往沒有聘請層次高的財務專業人員,由行政人員或者親戚熟人兼職財務是常事,無形中導致財務管理方法簡單,財務製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沒有建立正規的會計賬目。這些不規範性也是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金融機構貸款的一個原因之一。
(二)外部金融環境的原因
我國銀行體係壟斷比較嚴重,息差大,利潤高,他們往往隻願意貸款給國有大中型企業或者上市公司,對於中小企業,他們認為中小企業借款數額小,貸款審查和監管單位成本以及還款風險都比大企業高,導致銀行一般不願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所以中小企業退而求其次,轉向資金充裕的大公司或者其他的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進行民間借貸,但是這些借款利息通常是國家央行擬定的基準貸款利息的4倍以上,月息2%甚至3%非常正常,長期使用對中小企業顯然不合適。但問題是你不借,大把的人等著借。如此高的借款利率對中小企業來說是無比大的壓力。中小企業艱難獲得的利潤全被利息等無形的財務費用消耗掉了。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解決建議
目前我們國家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不僅有創業板和新三板為規模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各地還相繼成立了股權交易中心,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條件。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適合自身的融資辦法:
(一)中小企業內部解決
中小企業應該加強自身建設,開發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理順企業內部的管理秩序,按照現代企業製度進行經營,完善財務管理製度。避免好高騖遠、人雲亦雲的開展不切合企業自身實力的項目,把企業有限的精力和資金,集中起來發展企業優勢項目,提高專業化程度,開拓新市場,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