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地鐵建設融資渠道的建議
資本市場
作者:任磊
【摘要】近年來,我國各大中城市都興起建設地鐵的高潮。但是由於地鐵建設需要龐大建設和運營資金,如何提高資金利用率,擴大地鐵建設融資渠道,盤活存量資金就成為各地地鐵建設需要麵對的問題。本文就新形勢下,各級政府在地鐵建設中的角色定位,開拓新型融資渠道,創新項目融資方案提出新的建議。
【關鍵詞】地鐵建設融資渠道項目融資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深化,各大中城市掀起了一股地鐵建設的高潮,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5個城市與地鐵結緣。傳統認為,地鐵作為城市公用物品,理所當然應該由政府進行埋單,現在看來,雖然地鐵是城市公用物品,但是由於地鐵建設項目投入巨大,維護成本昂貴,單靠政府投入,已經無法跟上各個城市對地鐵的需求。因此,改變地鐵運營模式和建立新型融資機製是新形勢下地鐵建設和管理者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體製
改變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由過去市場直接經營管理者逐步變成市場規則的製定者,對於企業經營的監督者。其次,對於各個政府職能部門要有明確的管理職能和責任分工,例如,城投集團是政府委托的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主要投資人,負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監督所轄項目的運營和維護。除此之外,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應該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經營。同時各種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也應該將所有權,經營權與使用權相分離,實現科學的經營與融資模式,吸引各個企業進行投資,促進基礎設施資本市場的形成。
二、開拓融資渠道,創新融資體製
(一)發行企業債券
作為地鐵建設單位,發行地鐵債券是現代融資模式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通過向社會發行地鐵債券,有利於為地鐵建設提供資金。由於地鐵債券利率較低,有利於降低地鐵建設融資成本,從而改善我國現行地鐵建設單靠政府的融資模式。隨著我國利率市場不斷放開和融資環境的不斷改善。以大型建設項目為目標的企業債券將會受到各大銀行和老百姓的廣泛歡迎。同時,對於地鐵建設項目而言,發行地鐵債券可以選擇分年、甚至分月付息,一次還本的還款方式,從而有利於地鐵建設項目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長的特點。
(二)信托融資及培育地鐵運營公司上市
地鐵建設單位運用信托融資可有助於吸引社會閑散資金大規模進入地鐵建設領域,啟動民營資本。由於信托公司資金來源比較分散,各個投資方可以信托公司為投資主體進入地鐵建設領域,共同監督和管理地鐵建設。同時,由於信托公司是較為新型的金融管理公司,其管理的專業化,先進的經營理念可以為地鐵建設融資提供新的探索方式,並且信托公司可以利用對於資金的審慎監管和合理分配,促進地鐵建設資金的節約,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軌道交通項目由於運營初期經濟效益低下,價格受到嚴格管製,所以很難從證券市場進行融資,但是在後期可以采取對軌道交通項目進行資產重組,部分優質資產上市的戰略,如對運作成熟的老線進行資產重組,或把項目的運營部分拿出來上市,到資本市場進行融資。2001年5月申通公司受讓淩橋股份的股權,同年8月,公司名稱變更為“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變更為“申通地鐵”。這一舉措使上海的地鐵率先實現了“借殼上市”,引導地鐵經營性資產進入資本市場。注入的資產為上海地鐵一號線18輛列車及售、檢票係統和上海地鐵廣告有限公司51%的股權,以及該線路的專屬經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