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資會計師事務所的比較分析與中資事務所的未來發展戰略
工作研究
作者:周歡
【摘要】通過比較分析中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會計事務所的市場業務狀況,有必要通過營銷戰略多樣化、建立獨具一格的企業文化、積極引進複合型人才以及完善員工激勵機製來提高中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力,引導行業走向良性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中外資事務所中資事務所會計事務所
一、中外資會計事務所比較分析
(一)發展現狀比較分析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國政府之間、企事業單位之間、政府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事務往來更加頻繁,使得會計師的服務水平也需隨之提高,所涉獵的領域也更為廣泛。據China Venture的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我國主要是通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對中國企業的境外IPO新業務進行核算與審計,在占據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在向多領域擴張,在外資審計機構當中“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擁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信永中、中嶽瑞華等中資會計師事務所也以香港為中心,逐漸形成對境外IPO業務的競爭;而在我國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仍然是“小作坊”形式,依靠傳統的審計業務維持生計,占到主體營業額的80%以上。有專家預測,在未來的國際IPO業務市場當中,傳統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業務將會下滑,類似管理谘詢等業務將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的利潤增長點,我國目前傳統審計業務從整體來講已經呈現飽和狀態。
(二)人才引進模式比較分析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人才流動比較大,由於較大的人才流動可以保持會計師事務所的新鮮活力,同時也可以對市場形成更好的競爭,通過引進人才來進行業務拓展,凸顯會計師事務所人才引進的必要性。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當中,進入中國以來每年都會引進大量本上人才,在人員流動比例平衡的條件下,業務規模和員工總數都在穩步提升。形成這種情況一方麵是企業根據人才培養計劃組織對人才的招聘與培訓,逐漸對人才進行積累沉澱;另一方麵是處於對市場風險的控製,如果以並購的方式擴大人才引進規模,雖然能夠迅速搶占行業高地,但是非常容易對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造成影響。
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人才引進上與國外不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存在很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雖然人才流動的比例較大,但留住人才非常困難,即便事務所經營狀況良好,由於所承接的業務分為有限,導致人才的招聘和引進遠低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同時根據中國國情,一些人才在招聘時是看重“關係”,在有項目合作時進行招聘,當項目結束後就找理由解聘,這種現象在我國十分常見。因此,在人才的引進層麵上,相較於國外人才培養的方式,國內更傾向於“挖牆腳”。
(三)激勵機製比較分析
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發現“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人才培養具有很大優勢,也模仿其做法形成員工培養計劃與獎勵機製,並且在內部結構上層次分明,但由於這些事務所隻看到“四大”事務所的表麵現象,沒有挖掘其發展的本質與精髓,這就使得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具體操作與運營當中感覺相當蹩腳。如安永將公司內網與全球知識型網站聯網,員工可以通過網站查詢相關資料,但這種信息網絡的形成是建立在上千萬美元的費用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