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專業大學生模擬炒股的心理、行為特征分析(2 / 3)

4. 投資行為特征分析

(1)由於模擬股市中持有現金不帶來利息,導致學生傾向於把全部資金買成股票,以提高投資回報率;

(2)為了在收益率排名上取勝,即達到高於平均收益的水平,就少選幾隻股票;

(3)由於存在盲從心理,大多數學生在股價上漲時盲目追漲或在股價下跌時恐慌拋售,交易過度頻繁,具有顯著的非理性的從眾效應和羊群效應。而因為交易頻繁造成男性人均收益減少超過4.3%,而女性為2.2%。股市既是一種投資活動,又是一種心智活動,因此它很具刺激性。但是,若把刺激轉變為頻繁交易,就會患“市場病”。因為在多頭行情中,多數股票都會漲一段時間。若頻繁交易,就會因小失大,使人失去方向感和趨勢感。而在空頭行情中,多數股票都會跌一段時間,此時若頻繁交易,就如刀口舔血。

(4)在投資方法的應用上,不注重價值投資,大多數迷信技術分析方法。盡管一些學生應用市盈率、市淨率等相對估值方法來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也有極少數精通會計的學生會關注並應用現金流量折現法、經濟附加值法等絕對估值法計算公司價值,但大多數學生熱衷於技術分析。中國目前屬於弱有效市場,存在所謂政府對證券市場的行政幹預——政策市與莊家通過大量資金的流入流出來操縱——資金市,會對學生的投資心態產生直接的影響;從投資理念角度,長期來看上市公司適合於價值投資,但對於短期模擬炒股來說學生認為技術分析有效的占絕大多數。

5.投資效果

處於不同市場期模擬實驗收益率各不相同:2006-2007年處在牛市,2屆實驗班人均收益率22%;2008-2010處在熊市,3屆實驗班人均收益率-18%;2011年-2012年處在牛皮市,2屆實驗班人均收益率為-5%。另外我們根據每一屆實驗班學生的問卷調查、股市論壇的不完全統計,投資收益率符合牛市盈利、熊市虧損、牛皮市盈虧不一的規律。

三、建議

(一)思維比心態更重要

要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準確研判行情趨勢,每次操作都是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既不存在著類似賭博的僥幸心理,也不存在漫無目標的焦急浮躁心理,更不會出現操作失敗的懊悔心理,可以克服許多難以克服的錯誤心態和心理障礙。要讓更多的學生理解證券投資行為的群體心理學原理,采取“逆向思維”的操作方法。譬如,在實戰中如果發現底部圖形出現在股價所處的頂部,頂部圖形出現在股價所處的底部時,則應警惕主力是否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此時隻有在操作上多運用逆向思維,才能夠走出形態分析中的陷阱,並獲得不錯的收益。

(二)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易心態

敏銳的市場分析能力、科學的資金管理、良好的交易心態是成功投資者必備的三種素質。對於已具有一定交易經驗的投資者,良好的交易心態往往比前二種素質更難培養,而且對投資成敗的影響往往也更大。建議考慮以下四點方法保持良好交易心態:(1)做好市場階段分析,厘清操作思路。牛市市況中,守倉、捂股應是操作主基調;而牛皮盤整市中,尋熱點、打差價往往是理想的操作策略。對於不同類型的市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交易策略容易取得好成績,同時也有助於保持良好心態。因此,投資者入市前應對近幾個月的市況進行綜合分析,明確一、二種交易策略。(2)研判市場熱點,分析持股依據。一般股市的炒作總是圍繞著熱點進行的,如資產重組概念、頁岩氣概念等。分析市場熱點亦參與其中炒作,這一策略的好處在於交易本身順應市場氛圍,投資者情緒高漲,積極進取,不必承受持非熱門股票的寂寞和焦灼,容易平衡心態。不過,市場熱點也具有投機性強,還應注意轉換頻繁等不利之處。(3)利用投資組合,保持心態穩定。為避免回調的全線踏空、掙了指數沒掙錢、高位套牢後底部區域砍倉,是三類引發心態躁動的常見現象。一定程度上,通過調整投資組合可以對上述現象加以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