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互動式教學
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可將一些與課程相關的熱點問題引入課堂,組織學生進行分析並討論,改變傳統的理論灌輸的模式。學生通過在課堂中的討論、辯論等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幫助進行分析和梳理,從而得出正確結論。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參與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從而達到更好的吸收效果。
3.案例式教學
國際金融課程作為一門金融類的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課程中有大量複雜、枯燥、難懂的專業術語,對學生而言較無吸引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則應進行創新和突破,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最前沿且有代表性的案例,這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辨別、理解和掌握。
另外,在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融入網絡教學手段,第一時間將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市場上發生的最新信息通過圖片、視頻、評論等方式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及時、全麵地了解金融市場上的最近信息,既更新了教學內容,又使學生對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熱點問題的產生有了全麵地認識,較好地提高學生認識問題能力、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教學
1.實驗室模擬教學
由於國際金融是一門對實踐性要求很高的課程,因此,實踐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借助金融教學軟件模擬真實的金融交易環境,通過模擬交易係統使學生能將掌握的金融操作和市場運作等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在模擬係統中進行模擬交易等,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熟悉交易流程,在模擬實踐中訓練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
2.校外實訓基地教學
除了模擬實踐教學,到社會單位中參加社會實踐也是訓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任課教師可積極地聯係一些與金融專業相關的單位,如證券公司、銀行、期貨交易所等,帶領學生到以上單位進行認識實踐,了解實際工作的具體業務流程、操作過程、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的實際需求及工作單位的實際業務操作模式等。
3.用人單位專家講授
國際金融課程對實踐性的高要求同時需要配備一支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這就要求各高校不斷地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盡可能建立一支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很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自身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中,可聘請銀行、期貨、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裏有實踐經驗的專家或從業人員參與到教學中,通過講座、實踐環節指導等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實際業務操作經驗,同時自有教師也可以借此汲取實際的工作經驗,以便於在教學中更好的指導學生。
參考文獻
[1]王莉,劉黎明.普通本科院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經濟師,2013(02).
[2]張路明.《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及創新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2(06).
[3]塗智蘋.地方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特點與方法探討[J].經濟師,2012(06)
[4]王靜怡.淺析高職高專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J].現代閱讀,2012(08).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