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1 / 2)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

工作研究

作者:張鼎立

【摘要】國際金融課程作為金融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經濟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課程特點,課程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國際金融理論知識又要熟練進行國際金融的相關業務操作。這就對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國際金融課程在教學方法上應保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就業培訓相結合、教與學相結合,從而保證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金融專業人才的要求。

【關鍵詞】國際金融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實踐教學

金融危機過後,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日漸迅猛,隨之而來的則是金融市場的日夕萬變,各種嶄新的問題和現象不斷地湧現。為了解決不斷出現的問題,國際金融理論和政策的更新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果。由此可見,國際金融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實用性和綜合性的課程。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跟隨金融市場發展的步伐,深入理解國家各項經濟政策和金融體製的革新,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麵對學生進行傳授。

一、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麵臨的新問題

(一)理論教學知識更新遲緩

國際金融課程是研究經濟領域各種金融現象發展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是在國際貿易的基礎上產生的,反映了各種經濟往來的全貌及宏觀經濟的狀態。隨著經濟全球化,金融市場在不斷的發生變化,金融危機、彙率波動、政策法規的更新等層出不窮,現有的國際金融教材已不能囊括所有更新內容。

教材是學生了解並掌握課程知識最直接最基本的渠道,目前,各大高校金融類專業的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體係比較完整,但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卻不能及時更新。國際金融課程知識點包括國際收支、彙率製度、外彙儲備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等,而這些內容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金融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也需及時進行更新。當下各大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在知識點的更新上比較緩慢,且大多數側重於理論知識,缺少與實際社會需求相關的實務性知識,無法滿足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和實踐訓練的需要。

鑒於此種情況,教師若在理論教學上不能及時地根據金融市場的實際狀況更新教學內容,則不能滿足實際社會需求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實踐教學體係不完善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當下金融行業需要的人才是兼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但現今大部分高校的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模式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在課堂教學中僅僅給學生傳授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和認識,任課教師由於缺少在金融行業從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在課程的講授上隻注重強調理論知識的係統性和完備性,忽略了實務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忽略了實際社會需求,教學模式上理論與實踐脫節,在讓學生在學習期間獲取相應的崗位能力、職業技能上有所欠缺。

二、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措施

(一)理論教學

1.啟發式教學

教師在授課前,除了根據教材進行授課準備之外,應根據當下經濟環境中的熱點問題和熱點現象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並在課程準備的過程中,設計一些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和模塊,啟發學生課後自主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金融市場動態,總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