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寧城縣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幾點探討(1 / 2)

寧城縣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幾點探討

出類拔萃

作者:段彩雲

農業專業合作社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和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按照合作製的原則,以專業大戶和技術能手為骨幹,以從事某種專業生產經營的農民為主體,在自願、平等的前提下,建立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新型合作組織。隨著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寧城縣各種形式的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

一、寧城縣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基本情況

寧城縣境內在工商登記注冊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641家,比較規範的有117家,其中從事種植業的合作社組織301家,占總數的47%,為農民增加收入6300多萬元,可見寧城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規模。

二、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的主要作用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鏈接農民與企業、農民與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市場主體,是農村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具體說,具有以下幾種作用:第一,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進入市場的橋梁與紐帶;第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深化農村經濟體製改革的現實途徑;第三,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新時期全麵提升農民素質的大課堂;第四,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政府轉變職能的有效載體和抓手。

三、存在的問題

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寧城縣在發展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方麵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農民文化素質低、思想落後製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部分農民的頭腦受到廣種薄收等傳統觀念的影響,理念相對滯後,行為因循守舊,不能形成全新思維方式,沒研究市場這個大課題,跟不上經濟全球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時代步伐。第二,生產方式分散,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不容易打破,土地流轉相對困難,不能集中連片,影響規模發展。第三,市場信息相對閉塞,阻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但在廣大農村,由於基礎設施薄弱,信息渠道有限,內部信息出不去,處於一種信息流動上的封閉、半封閉狀態,信息交流相對閉塞,阻礙了合作社的發展。第四,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的滯後性,限製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目前,農村經濟領域社會化服務體係往往不健全,服務效能較低,不能全方位地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提供生產、經營、信息、法律等方麵的綜合服務,限製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四、發展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幾點建議

1.信科學、用科技、勤思考。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在種植及管理上:一是要加快新舊品種的更新換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原有的老品種產量、口味、品質和生長速度遠不及新品種,市場上很不受歡迎。為使產品種穩穩占領市場,要根據市場需求,陸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這樣的產品才能受購買商和消費者的好評。二是積極推廣先進的實用技術,進行科學指導,要力推已成功的五項新技術:(1)嫁接新技術;(2)節水微灌技術;(3)全膜覆蓋技術;(4)平衡施肥技術;(5)秸稈反應堆技術。有新品種的換代更新,新技術的應用改進,社員的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也要跟上。另外,合作社還要解決產品的成本問題,通過比較,篩選市場農資銷售商與農戶對接,用貨真價實、質優物美的農資產品,大大降低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