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夜店Magnum上市的理性分析(1 / 2)

百樂門小豔紅,專欄作家,發布於2014/1/23

上市這件事長期以來在很多A股投資者心目中都是很“神聖”的,所以有段時間聽到網絡上有許多人大呼小叫為什麼瓜子、撲克、足浴都能上市,有種憤憤不平的感覺。其實這些都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正當營生,讓這些公司上市融資,成為受更多監管的公眾公司,沒什麼不好。

不過談到賭場、夜店、妓院上市,任何人都難以保持絕對的清醒。即使在投行圈子裏,當大家談到香港夜店上市的時候,也總是不由自主地跑題。研究Magnum的招股說明書時,投資銀行家們也都喜歡津津樂道那些與夜店相關的花邊新聞,以專業討論之名。比如目標客戶定位到底是成熟的銀行家還是愛瘋愛鬧的年輕人,比如夜店涉黃被查,比如賣酒的毛利率高達80%,比如入會費是不是太高,等等。

這家號稱“香港最大的會所式娛樂場所”的Magnum在這次上市營銷中確實賺足了眼球。他們向投資者進行推介的見麵會也是在自己的夜店裏舉辦的。DJ打碟的地方被布置成了公司高管團隊就座的演講台,有模特在推介會門口向前來的投資者發放招股說明書等相關資料。推介會進行的過程中,大家可以盡情享用免費的酒水,趁著微醺,向管理團隊了解下公司的經營情況,簡直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完美詮釋。

可是Magnum上市究竟為了哪般呢?看看它的招股書就可以發現,公司資產負債率為0,也即公司沒有任何銀行借款。公司上市開支總計2800萬港幣,而公司2013財年的淨利潤也隻有2803萬港幣,換句話說,公司本次上市的開銷已經和上一財年全年的淨利潤持平。而本次IPO能募集到的資金也隻有一個多億,根據公司昨天(2014年1月22日)公布的發售價及分配結果,公司上市所得到的募集資金淨額隻有9970萬港幣。花了兩千多萬港幣的上市費用,隻能融資不到一個億的港幣,非常不經濟。公司融資的主要用途是開一家新夜店,大約花費5000萬港幣,如果算算賬,公司把用於上市的2800萬港幣省下來,已經可以開半家店了。考慮到公司沒有任何銀行借款,從其他渠道再融資幾千萬港幣來開店完全不成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Magnum上市的目的完全不是為了融資。

不為了融資為什麼要上市?從最近大家的熱烈討論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來,這次上市無疑是Magnum一次最為成功的市場營銷活動。不光是夜店一族更願意光顧這家公司旗下的夜店,連從來都不去夜店的人也開始關注這家公司。很多計劃到香港旅遊的內地遊客可能也要把Magnum作為一個新的旅遊景點添加到自己的旅行攻略上。要是今後的香港旅遊指南上都加上一句“香港第一家上市的夜店”來為Magnum做推廣,我們完全可以預見到這次上市營銷的巨大影響力。類似的案例在香港市場也不是沒有,比如同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米蘭站,2011年上市融資金額也隻有一個多億港幣,但也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廣告效應。

關於Magnum上市的另一個猜想是,這家公司上市乃是為了在港股市場上“造殼”。熟悉香港股市的人可能會知道,現在“殼公司”資源在香港市場上的價格也炒得非常貴,大約要3億港幣以上。尤其是內地股市暫停IPO之後,中國公司缺乏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借“殼”上港股成了很多中介機構向擬上市公司積極推薦的融資渠道之一。加之香港證監會強化了對IPO上市過程中保薦機構的監管力度,以借“殼”的方式上市仍在持續火爆中。例如前文提到的米蘭站,這兩年業績不佳,大股東於2013年底提出要出售公司後,股價即刻大漲70%。同理,像Magnum這樣的公司,主業非常容易剝離,如果未來公司業績走低,大股東完全可以在資本市場上把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出售掉。Magnum的老板葉茂林本人也是金融界人士(耀才證券的控股股東),做一次這樣的資本運作設計非常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