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立君,專欄作者,發布於2013/07/11,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5762889842/24392971
在市場上選十個曆史業績最差的基金經理,每個人給一千萬。虧最多的獎最多,賺了錢的沒獎金甚至要罰錢,保準你賺錢。離開人群你就孤獨,與眾不同你就二,聽起來這不是人幹的事,所以很多人說價值投資是孤獨的。而真正的智慧和知識我們都知道在哪裏——那些經過深思熟慮寫出來的經典書籍和某些專欄。
我問過好幾個資深投資人士一個有趣的問題:“假如你在股市操作一筆錢,你覺得一年賺20%難還是虧20%難”並且強調這不是一個腦筋急轉彎問題,所以不要用“交易摩擦”什麼的來回答。請讀者稍作停留,認真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之後再告訴我答案,同樣的話我也跟現實中的受試者說了。
調查的結果讓我非常意外。幾乎毫無例外地都認為自己虧掉20%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邏輯很簡單,就是買了股票等下跌的時候我割掉,漲起來再追高;然後再買一隻股票等著跌。這個心態跟希望低吸高拋的人有不同之處嗎?憑什麼覺得您買了一隻股票之後它就會下跌呢?
再來一個逆向思維的例子。有人問我,如果我給你一個億在股市,你有什麼確定賺錢的辦法?答曰:在市場上選十個曆史業績最差的基金經理,每個人給一千萬。虧最多的獎最多,賺了錢的沒獎金甚至要罰錢,保準你賺錢。問話人半天反應不過來。我每次想到這個玩法都會很幼稚得興奮。
市場上除了老派的趨勢投資者,很多價值投資者都會稱自己是逆向投資者。實際上每個人都可以說是逆向投資者,因為每一筆買賣都有一個逆向的關係;同時,每個人也不是逆向投資者,當你在某個時間點買入某隻股票的時候,同樣有大量的人跟你在做一模一樣的事。
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是什麼“例外”的人。標榜自己例外的,無非隻是試圖讓別人多上一次當。
人的本性是從眾的。人的情緒是最流行的傳染病,喜怒哀樂都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雖然我們都知道經濟跟股市沒有持續的相關性,但是經濟向下時我們總傾向於認為股市會永遠向下。反過來想,2012、2013年的一季度,經濟也沒有任何向好的跡象,但股市就是毫無來由得往上漲。希望不要有人因此條件反射地總結出來2014年一季度也會這麼漲。
《烏合之眾》作者龐勒認為,凡是大規模的群體運動,總是類似於宗教運動。股市是典型的群體運動,雖然我們看不到聚集的人群,但是行情的波動讓人們形成一個龐大的心理群體。各種高低智商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迅速歸零,受脊椎神經而不是大腦皮層支配,得到的結論以及決策簡單而誇張。
真正的逆向投資,是在我們學習訓練了對人性的壓製之後,能在不受到外界無意識的影響而做獨立的判斷,而這是需要環境和訓練的。
理性的思考需要良好的環境,首要條件是你不能進入人群。雖然人的學習模仿能力是導致我們越來越拉開與其他物種距離的要因,一旦我們成年,我們在學習的路上就死了。你不可能在人群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模仿一些可能還不如我們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