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投資中易犯的心理學謬誤(3 / 3)

心理學謬誤:為什麼大片喜歡紮堆上映?為什麼90%的司機相信自己的車技要高於平均水平?因為我們隻關注自己的目標,卻忽視相關的成功概率;我們隻關注自己做的,卻忽視他人做的;我們強調技能的因果角色,卻忽視運氣的影響;我們隻重視自己已知的,卻忽視自己未知的;我們認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很容易實現,但其實實現的可能性沒那麼大。人們總是喜歡高估自己的能力,進而導致樂觀的過度自信——樂觀是好的,前提是你要謹慎!

投資感悟:投資需要樂觀,但是更需要謹慎。采用“事前驗屍”能抑製你的樂觀主義情緒:每次投資之前請和自己的夥伴開一個小會,在會議之前做一個簡短的演說:“設想幾年後我們今天的投資慘敗,請用5~10分鍾簡短寫下這次慘敗的原因。”

10.損失厭惡和稟賦效應

心理學謬誤:來看一個賭局,拋硬幣,正麵你失去1000元,反麵你贏的1500元,你會參加這個賭局嗎?你可能不會願意,因為損失一千元的痛苦超過你獲得1500元的喜悅,這就是損失厭惡。

那什麼是稟賦效應呢?經濟學上有個無差異曲線,假設你現在月薪10000,每月帶薪休假1天,現在有兩個更好地位置:(1)加薪一萬;(2)獲得額外的12天休假。假設這兩者對你來說目前是一樣的,如果你選擇了(2),你的一個同事選擇了(1),又過了一年,現在公司告訴你們,如果你們願意可以互換,經濟學理論會說:由於你們現在處於一條無差異曲線上,因此你們會同意互換。但是稟賦效應的斷言則截然相反:你們肯定不會同意,雖然原本多休息11天和加薪一萬是相同的,但是現在你要損失10000元去獲取11天休假,由於損失厭惡的存在,現在你會覺得多出來的11天假期無法補償你的10000月薪,也就是你總想保存自己當前擁有的事物。

投資感悟:為什麼不願意賣出虧損的股票,即使該股票已經毫無希望了?為什麼買入之後你會覺得你的股票更加可愛了?

11.罕見事件

心理學謬誤:罕見事件容易被過度關注(因為可得性效應),但是又容易被忽略,原因是很多人從沒經曆過該罕見事件。

投資感悟:沒有經曆過大崩盤的投資者可能心裏從來沒想過股市崩盤是怎麼樣的,沒經曆過股市蕭條的投資者是不成熟的。

12.窄框架和寬框架

心理學謬誤:綜合考慮下列兩個決策問題,然後做出選擇:

(1)從a,b中做出選擇:a.肯定能賺到240美元;b.有25%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75%的概率什麼也得不到;

(2)從c,d中做出選擇:c.肯定會損失750美元;d.有75%的概率損失1000美元,25%的概率沒有損失;

你的選擇答案肯定是a和d。題目要你綜合考慮,可是你卻並沒有,試著看下麵的綜合考慮:

a+d:25%的概率獲得240美元,75%的概率損失760美元;

b+c:25%的概率獲得250美元,75%的概率損失750美元;

顯然,b+c要強於a+d,這告訴我們考慮問題是要綜合決策。

投資感悟:一個投資的機會,50%概率會全部虧損,50%的概率會翻兩番,可能你不會接受這樣的機會。但是如果有10個這樣的機會呢?此時將錢全部平均投入到這10個機會中應該算的上一筆劃算的交易,如果是20個機會那就更好了。

窄框架束縛了我們的思維,試著用寬的綜合的框架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