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投資成功是對好心態的報酬(1 / 1)

釋老毛,雪球用戶,發布於2013/01/09,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781456

以前美國的範·薩普專門做過統計研究,投資回報的決定因素有三個:

70%決定於投資者心態;

20%決定於資金管理;

10%決定於投資策略。

這意味著:

第一,投資策略而言其實無論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技術分析其實都能賺錢,也都出過高手,威廉歐奈爾的Canslim抓住很多大牛股,但無論哪個流派成功者都是少數,為什麼同樣的投資策略有不同的投資回報?

第二,再牛的資金管理模式,如格雷厄姆的股票債券動態平衡、巴菲特那樣浮存金源源不斷,也不見得都能成功,天底下保險公司多了,伯克希爾隻有一個,因為資金管理隻起到20%的作用,我們不必哀歎自己資金性質不如巴菲特。

第三,真正的決定因素(70%)是投資者的心態,巴菲特長期持股套牢不動的心態幾個能比?利物莫爾長期空倉的心態誰能忍住?這才是成功者勝出的真正法寶。我們經常看到,能把財報三張表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幾位的財會專業人士未必是成功的投資者@歲寒知鬆柏[哈哈],而往往沒什麼文化的小學畢業、高中畢業生(@林園是大學畢業嗎?看起來不像;@李馳投資隻用小學算術,連微積分都多餘),很粗糙的投資策略卻從股市賺到大錢。靠什麼?靠心態,靠強大的意誌和自律能力。怎麼修煉到這個心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徑:老巴靠的是對格雷厄姆學說的信仰,索羅斯靠的是波普爾邏輯實證主義哲學,芒格靠的是科學精神和富蘭克林生活哲學……中國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有人靠道德經、有人靠佛教、有人靠禪定、有人靠毛澤東思想、有人靠孫子兵法,路徑各有差別,但目的就是修煉一個純正安詳、如如不動的心態。這個不受外物影響的心態決定成功的70%!

為什麼芒格說40歲之前很難成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因為心態是閱曆和修養的產物,年輕人即便具備了投資的知識,也不見得具備了投資的心態。我等還是好好建設自己的三觀吧

雪球用戶評論

@巴老的門徒許榮:

我同意你的觀點,讓我擔心的是,這會落入了一個誤區,就是以為將心磨得粗獷些,就能勝任投資的工作了,怕是不行。說到底還是一個悟的過程,這很像我們見的大師,或者說是技能工,比如陳炳貴,一手就能抓出重量,世上的道也概莫如此。

@釋老毛:

我趕腳價值投資不是純粹知識性的問題,塞勒爾的5、6、7,最後第7點強調的就是投資者心態,這個和薩普的觀點是一樣的,雖然他們不是同樣類型的投資者。

你為什麼不能成為巴菲特?(作者:馬克·塞勒爾)

我知道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有超越常人的智力,並且是經過艱苦的努力才達到今天的水平。你們是聰明人中最聰明的人。不過,即便我今天說的其他東西你們都沒聽進去,至少應該記住一件事:你們幾乎已經沒有機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者。你們隻有非常、非常低的可能性,比如2%,甚至更少。其原因是,你的智商是多少、看過多少書報雜誌、擁有或者在今後的職業中將擁有多少經驗,都不起作用。很多人都有這些素質,但幾乎沒有人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使複合回報率達到20%或25%。

什麼是投資者必備的競爭優勢呢?就像一個公司或者一個行業,投資者的“護城河”也應該是結構性的。它們與一些心理學因素有關,而心理因素是深植在你的腦子裏的,是你的一部分,即使你閱讀大量相關書籍也無法改變。我認為,至少有7個特質是偉大投資者的共同特征,是真正的優勢資源,而且是你一旦成年就再無法獲得的。事實上,其中幾個特質甚至絲毫沒有學習的可能,你必須天生具備,若無就此生難尋。

第一個特質是,在他人恐慌時果斷買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樂觀時賣掉股票的能力。

第二個特質是,偉大投資者是那種極度著迷於此遊戲,並有極強獲勝欲的人。

第三個特質是,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強烈意願。

第四個特質是,基於常識的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

第五個特質是,偉大的投資家都對於他們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是在麵對批評的時候。

第六個特質是,左右腦都很好用,而不僅僅是開動左腦(左腦擅長數學和組織)。

最後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少見的一項特質:在投資過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卻絲毫不改投資思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