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悲觀是一種遠見(1 / 1)

B座12樓,創業投資關注者,發布於2013/05/27,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3495536609/23968933

《一將功成萬古枯》發出後,收到不少回複,普遍覺得我把創業說得太苦逼悲觀了一點。

我承認有不少順風順水的創業者,也有不少資源無限的富二代\官二代創業者,一開始就起點很高,再加上自己悟性還不錯,很快就可以把企業帶上正軌。但絕大部分人沒有這樣的造化機遇,很少的啟動資金,有限的社會資源,不經曆幾次跌倒失敗還真不容易成功。

我2007年投資過一家企業,創始人原來是電視台一個記者,那時候江南春的分眾傳媒正火,社會上出現了很多類分眾的模式,有把廣告屏做到廁所的、做到街頭小店的、做到小區樓道的、做到地下車庫的,我這位兄弟是把屏做到酒店客房,當然他的屏是電腦屏,以給酒店建數碼房的名義,在客人開機時植入廣告。

現在想想這個創意是真夠狗血的,但那時候新媒體正熱火朝天,酒店也有為客人提供上網服務的需求,於是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我朋友的公司給酒店免費提供電腦,酒店5年內分期支付設備款。這個模式聽起來還不錯,但最大的問題是,創業公司如何來承擔這筆龐大的設備款項,一台電腦少說也要三四千塊成本,理論上兩年多可以收回設備款,但漫長的回收期根本支撐不了企業的現金流,而裝機數量如果達不到一定的量也根本談不上廣告價值。

照理,這樣的企業是根本沒有可能活下來的。但我這位兄弟最大的優點是有韌勁、膽子大、人仗義。二話沒說,自己就把唯一的房子賣了,再加上平時為人爽快,身邊的一幹朋友都願意解囊相助,幾年下來硬是和大陸最大的連鎖酒店簽訂了全麵的合作,還和台灣最大的主機廠商簽訂了融資租賃的供貨協議,到今年,大陸酒店行業有40000個客房已經鋪上了他的終端。更重要的是,隨著對酒店業態的深入了解,公司也從簡單的數碼房建設者變成了酒店行業的IT外包服務商。

公司運營了6年多,我是看著它幾度跌倒起伏,無數個生死存亡的關口,就算到今天,別人看起來它已經順風滿帆,但還是有不少的考驗等著他們去克服。

之所以講這個案例,一方麵是因為這個公司是我從頭到尾參與和見證的;另一方麵,這個企業的經曆很有代表性,哪個現在看起來光鮮的成功故事,背後沒有九死一生的經曆呢。

我另外一位朋友,已經有兩家上市公司了,但他兒子總是對他老爸的成功不以為然,覺得那不過是踏上了時代的節拍,時勢使然而已。企業的成功當然離不開時勢,但同樣的時勢,為什麼是他而不是別人呢?於是,我就和他兒子講,你去查查和你爸同時注冊的企業有多少家,少說也有十萬家吧,但能做成上市公司的又有多少家,旗下有兩家上市公司的又有多少家?

我們的傳統企業家也許在知識結構上是有不少的欠缺,但是絕對不缺少披肝瀝膽、眾橫捭闔的企業家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力量是可以彌補商業模式的缺陷和技術的缺陷的。

我們投資人總是愛講投資就是投人這句話,雖然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是很多專業能力不足的投資者的一個托辭,還有不少人真的試圖在風水看相堪輿中去找到依據。但投資過程中,人的重要性無論怎麼拔高都不算過分,很多創業項目,最後的商業模式往往和最初的計劃有很大的不同,前麵說的那個酒店行業外包服務企業也是這樣,最初是類分眾模式,後來是客房信息化,最後是酒店行業的IT外包服務商,誰說將來它就不會變成連鎖行業的IT外包服務商呢?

商業模式的這種演變方式,考量的就是企業家的能力。我們當然都希望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能夠跟著計劃不變形,但是現實的發展經常會超出你的想象,尤其是在我們國家這樣的商業環境中,先不說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日新月異,光政策的朝令夕改就足以讓人暈頭轉向,大政府主義的幹預機製,使得經濟的周期被人為地改變,市場經濟國家五年的經濟周期,我們這裏很有可能變成三年,甚至更短。在這樣的環境中,有失敗是最正常不過的了,那些隻會跟著模型走的創業者,投資人看了還難免會發毛。所以就有國外經濟學家調侃,中國股市的市盈率應該加上對企業家的溢價。

可能因為我是一個專業投資人,所以對企業的要求和一般人不太一樣,也有可能投資人天然是要以保守主義為基礎哲學的,所以,看問題會顯得悲觀一些。但悲觀其實是一種遠見,鼠目寸光的人,是不可能悲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