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小路
很多光景的開始,都是由最初的無到有,這也應襯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其實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自然變成了路。”後來,這句話伴著我走過了數個春夏秋冬。如今,當我不在重複著走那些小路的時候,人生的這條路卻開始變的異常的精彩,以致於我常常在想,那些年走過的小路,仿佛一直都沒有離去。
童年的生活,對我而言,最大的快樂,無疑是學校的時光。而這路上同樣也伴著諸多苦楚,難以掩訴。感受頗多的,無疑就是我每天要走的路。
九十年代的中國,經濟發展是蒸蒸日上的。然而,當時的小學,並不是所有人都上的起的,我的家是一個中等的貧農家庭,雖說不富裕,但最起碼的溫飽問題還是能解決的。老一輩祖傳下來的傳家寶就是打工賺錢,所以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很多父母親自然沒有體會到讀書的益處。對於家裏的女孩,更是覺得讀書無用,所以我的姐姐在讀完初中後,就因為經濟與家庭原因就早早的輟學了。還記得那天,當我躲在爺爺的房間裏,聽著大伯們討論的時候,姐姐那濕潤的雙眼。
我的小學最初是伴著快樂的,因為那時的我,對於讀書還是有一種很深的喜歡感。現今,想象這大概跟我沒有玩伴有關。聽父親說,我是八歲才開始上小學的,以致於我剛進課堂的那一天,就狠狠地注定我要被忽視的命運。一年級的整個時光裏,我對於老師所講的概念完全都是模糊的,以致於後來,我常常被老師要求著叫家長來的悲慘窘境。就這樣,我在時時刻刻被關照中度過了一年。結果很坦然,我被留級了一年,記得當時還發了個成績單,期末的時候,我把成績單藏在書包裏,然後故意在回到家的時候,把它拿出來藏在了枕頭下,深怕被父親發現。大年三十的時候,正當全家高高興興的吃著年夜飯的時候,飯桌上父親突然問了我一句,“今年考的怎麼樣,有進步了吧。”我那時支吾地說不出來話,隨口答了句,“還行”。
不過,事情終歸要露餡。過完年後,父親不知從哪裏聽到了消息,說我被留級了,還是全班唯一的一個。當時父親笑著對那個人說,應該不會吧,我家兒子挺聰明的啊。沒過多久,開學報名的時候,父親跟著我去了學校,我沒有選擇去報到,隻是選了學校一個安靜的地方躲了起來,因為我不想被父親看到。
後來,當我再一次麵臨新一個學期的時候。姐姐已經小學畢業啦,而我還在繼續上一年級,從那開始我再也沒有留過級,反而成為了班裏的前列。可是,一個人的路也開始漸漸的多了起來。
由於我家是位於村頭,周圍都是墓地。而且跟村又有一段距離。學校是位於村的中心位置。所以打小開始,我都要早早的起床,然後進行簡單的洗漱後,吃過早飯就早早地徒步去學校了。那時,我的姐姐還在讀小學五年級,所以剛開始的學校時光裏,我是與姐姐一同度過的,所以每天去學校,晚上回來也就沒有什麼怕的感覺。因為畢竟小時候還是很少看課外書,一則是父母沒錢買,第二是父母根本不會注意到這一點,所以對於所謂的妖魔鬼怪之類的傳說,我也是大多數從電視上看來的。所以,晚上回家的時候,我就特害怕。但有姐姐在一起,所以這種怕後來也慢慢地變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