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丟失的理想(1 / 1)

追尋丟失的理想

理想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自古以來,古人對理想的傾注從來都沒隨時間的流逝而絲毫有減退的趨勢。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理想也在不斷地被附上時代的色彩。

“理想是火,點燃希望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人生是一條曲折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可能經曆迷茫、頹廢、甚至死亡。但在此過程中,一直陪伴我們的或許就是所謂的“理想”,它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仍堅守心中的信念。而這種信念在給我們勇氣的同時更給予我們無窮無盡的動力。

然而在我們的人生路過程中,有些人卻漸漸地拋棄了所謂的理想,轉而代之的是所謂風靡一時的“網絡遊戲”,他們把大學的環境當作頹廢的溫床。在經曆了十年寒窗的苦讀之後,新一輪的環境反而讓“理想”在一定條件下被一些人拋棄,從而漸漸駛離理想的軌道。

今日之大學,貴在培養人才。高校在重視人才培養的同時,更應注重理想的培養與塑造。那麼怎麼樣的理想才是我們培養的目標呢?

古人有雲:“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其中含義,無外乎強調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樣,今日之理想的塑造也應該如此,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我們在追求一些東西的同時,同樣也在發生著變化。而這些表現出來的變化,無意間給我們理想的塑造指引了方向。所以在發掘每個人特色之處時,更應加強對其理想塑造的引導。並在此基礎上,做好長期理想的培養與實施。

當然,在理想的塑造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疑惑存在。從現今意義上來講,理想的培養與塑造是需要一個階段的。而這個階段可以簡要的概括為實踐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在我們看來似乎很遙遠。因為大學的實踐經曆似乎很有限,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了解的東西往往變了“味道”。但是我們得明白,“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而且這兩條腿要走的有意義,有目的。

大學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我們的理想卻並未有限。在此過程中,我們更應抓住大學的“資源”去不斷的提高自我,豐富自我。而這種提高與豐富並不是所謂的“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我們的理想更應該是建立在“聖賢書”的基礎上,把所謂的理想更好的融入與發揮。讓大學的生活與理想結合在一起,而這種結合正是我們理想升華到成熟的過程。這種過程下,我們才會漸漸地明確方向。最終,塑造一個合乎現實,同時合乎理想中的“理想”。

在理想的培養與塑造過程中,很大一部分人在經曆前期的迷茫到中期的覺醒,以至最終的奮鬥。這個過程的跨度因人而異。所以理想的塑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比較廣泛的。也許,現在很多人會問這個問題,我的大學已經過去四分之三了,我還有資格去談理想嗎?是的,這種情況的確存在,但這並不是問題,因為理想的產生來源與個人本身,所以隻要我們的心還在,理想從來都不會消失。隻是有人忘記去追尋,以致於讓理想在角落裏徘徊而遲遲找不到歸處。

讓理想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即是對我們人生的一種追求,更是對未來,對生活的一種負責態度。而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讓理想時刻貫穿於我們的生活。當然,這隻是一部分,我們更重要的是抓住理想的本質,並為之持之以恒堅持下去,把理想進行到底,這樣我們的人生,以至今後更長的路也不會因迷茫而默默無為。

“我們已經過了做夢的年紀,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夢變成現實。”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大學的象牙塔裏,我們享受著雨露花香,那些滋潤的日子很容易讓人產生惰性,而我們所要做的是真正認識到大學的意義所在,而不是一味的沉迷於網絡世界裏所謂的“怪獸”,“Boss”,我們需要的是回歸現實,把握現有的東西,然後不斷地去努力,去改變。

金秋時分,又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看著那些在夢想路上奮力拚搏的人,我們應該明白理想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它總是在離我們最近的地方。那些在理想路上持之以恒的勇者們定會品嚐到理想的累累碩果。而這就是理想的魅力,存在的同時給予人們最好的回報。

“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一定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個隻做物質的主人而不做物質的奴隸的人。”所以,從這個季節開始,讓我們追尋丟失的理想,重新走上理想的光明大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