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我們聊聊外彙,這可是近期許多投資達人的寵兒,他們在買進賣出中享受樂趣、獲取財富,讓我們也趕緊學兩招,去外彙這片大海裏趟趟水,順便摸些“魚”。
外彙的魅力在哪裏
近些年來,股票市場的漲跌起伏不定導致人氣大跌,而外彙市場卻在悄悄地升溫。與股票相比,外彙有著獨特的魅力。這主要是因為外彙投資是以保證金交易的方式進行的,投資少、收益大。熟悉外彙的人都知道,投資者隻需付出1%的保證金,就可以進行100%額度的外彙交易,也就是作為基礎資金一萬塊錢可以當做100萬來使用。
這樣說可能有些抽象,如果將炒外彙比喻為買賣黃金,整個交易過程就是這樣的:投資者隻需交1萬元押金,就可以得到價值100萬的黃金,當黃金升值到120萬時,投資者將它拋出,就可以賺取20萬元的差價,而整個過程中的實際成本隻有1萬元而已。另外,外彙交易是24小時隨時買賣的,一天內沒有交易次數限製,這使得投資者可以隨時根據時局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降低投資風險。
認識外彙三要素
外彙具有動態和靜態的雙重定義:從動態方麵來說,是指把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貨幣,用以清償國際間的債權債務及進行資金轉移等金融活動;靜態含義是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可用於國際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包括用外幣來表示的信用工具與有價證券。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彙管理條例》規定:“外彙是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做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彙做出的定義為:外彙是貨幣行政當局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國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因此,國際性、可兌換性和可償性就是外彙構成的三要素。其中,國際性是指外彙必須是以外國貨幣來表示;可兌換性是指外彙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可償性是指外彙必須具有可靠的物質償付保證。
外彙的彙兌關係是彙率
由於世界各國擁有不同名稱的貨幣,貨幣的幣值也不一樣,所以各國要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規定一個兌換率,也就是外彙的兌換關係,即彙率,也稱“外彙行市或彙價”,在國際貿易中,是最重要的調節杠杆,也是投資外彙賺取利益的關鍵規則。
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杆是彙率,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到國際市場上去競爭,其商品的成本必然與彙率相關。彙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價格和該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彙率製度的演變曆程
金融史上最早的彙率製度是金本位製度下的固定彙率製。這種製度下,大多數國家的貨幣都與黃金相掛鉤,從而在金本位製的基礎上國與國建立起固定的彙率體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破了這種彙率穩定機製,使戰後數年內彙率製度處於浮動彙率製中。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由美國提出的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的協議,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係。它實際上是以美元為基準通貨的國際金彙兌本位製,從此黃金不再作為唯一的國際貨幣。
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召開會議,達成了關於國際貨幣製度改革的“牙買加協定”,確立了浮動彙率製度,並於1978年4月開始生效。在紙幣製度下,彙率製度演變的最終趨勢就是浮動彙率製。
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美元標價法、交叉標價法
想要進行外彙交易,先要了解外彙彙率的標價方法,目前國際上有以下4種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付出多少單位的本國貨幣的方法。現在大多數國家都選擇采用直接標價法,我國也是如此。
間接標價法又叫應收標價法,是一種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來作為標準,計算出應收若幹單位的外國貨幣的方法。我們所熟知的歐元和英鎊采用的就是間接標價法。
美元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美元為基準折合若幹其他國家貨幣單位的標價法。由於美元在世界金融中的影響力比較大,因此世界各大銀行的外彙牌價都是公布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彙率。
交叉標價法是指綜合本幣對外彙的比價和其他外彙之間的價格以確定準確彙率的標價法。它能夠同時獲知各種不同貨幣之間的相互比率。
買入彙率、賣出彙率、中間彙率
買入彙率,又稱買入價,是外彙銀行在買進外彙時,向同業或者客戶所使用的彙率。因為客戶是其主要的出口商,所以買入彙率又稱為出口彙率。在使用直接標價法時,買入價就是外幣折合成本國貨幣後數額較少的那個彙率。而間接標價法下卻恰好相反,本國貨幣數額較多的那個彙率為買入價。
賣出彙率,又被稱為賣出價,是外彙銀行在賣出外彙時,向同業或客戶所使用的彙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因而賣出彙率也被稱為進口彙率。若使用直接標價法,折合外幣後,本國貨幣數額較多的就是賣出價,使用間接標價法時情況正好相反。
中間彙率也叫外彙買賣中間價,為買入與賣出彙率的平均數。它是一種不包含銀行買賣外彙收益的彙率,經常被用來衡量、預測某種貨幣彙率變動的幅度與趨勢。
外彙交易的遊戲規則
想要進行外彙交易,就需要事先了解一下它的遊戲規則。
首先,投資者需要選擇交易商辦理外彙買賣賬戶的開戶手續並在網上下載客戶端的交易平台。其次,外彙交易的獲利方式就是買入—價值增長—賣出—獲取利潤,與股票的獲利方式相似。再次,外彙交易可以選擇提前繳納保證金的方式進行交易,並且能夠通過設定止損的方式掌握虧損幅度,用最少的投資博取最大的利潤。最後,外彙交易的操作方式為T+0,就是在市場開放的時間段可以隨時進行買入和賣出的交易。由於時差的原因,不同外彙交易市場開閉市的時間是交替的,也就是說外彙交易可以在24小時內隨時進行。
外彙交易市場存在的基礎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礎,外彙交易市場的存在主要有三個基礎:
第一,世界貿易與投資的交易需求。進出口商在進口和出口商品時所支付和收取的貨幣是不同的,因此,他們需要將自己收到的貨幣兌換成可以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
第二,通過外彙交易獲利的投機需求。任意兩種貨幣間的彙率會隨著其相對的供給與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參與交易者可以通過在某一價位買進某種貨幣,然後再以另一有利的價位賣出該貨幣並從中獲利。
第三,通過外彙交易減少外幣資產損益的對衝需求。由於彙率的波動,一些擁有國外資產的公司,將這些資產折算成本國貨幣時,就可能遭受因彙率變化而產生的損益。公司可以通過執行外彙交易的方法來抵消由於彙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
外彙交易市場的特點
外彙市場有著自己的特點:
第一,有市無場。投資者都知道,股票的買賣都是是通過交易所進行的,這是“有市有場”交易。而外彙買賣則沒有集中統一的地點,而是通過“網絡市場”進行。外彙交易的網絡是全球性的,並且已經形成了沒有組織的組織,這使得外彙交易市場被人們稱為“有市無場”。
第二,循環作業。由於時差的關係,可以進行外彙交易的亞洲市場、歐洲市場和美洲市場形成了24小時循環作業的獨特交易模式,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沒有時間與空間障礙的理想投資場所。
第三,零和遊戲。“零和遊戲”是懂行人用來形容外彙交易中的財富的轉移模式。由於彙率的變化,財富會在兩種貨幣之間進行轉移,但從總的價值量來說,價值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外彙交易市場的參與者
外彙交易市場非常龐大,參與這個“金錢遊戲”的到底是些什麼人或機構呢?
首先,各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是最大的參與者。中央銀行的職責是監督和管理本國經濟和金融環境,因此,它們參與外彙交易的目的並不是獲取利潤,而是引導本國貨幣彙率變動方向。
其次,全球的各大外彙銀行是外彙市場的參與主體。外彙銀行的主要業務包括:外彙買賣、彙兌、押彙、外彙存貸、外彙擔保、谘詢及信托等再次,外彙經紀人和外彙交易員通過介紹並促成外彙交易來參與外彙市場。外彙經紀人用自有資金參與買賣中介活動,並承擔損益;外彙交易員不參與外彙買賣,隻通過相關服務收取傭金。
最後,外彙投機者(俗稱“散戶”)以個人為單位參與外彙交易並從中獲利。外彙投機者是外彙交易中參與人數最多的群體。
何為即期外彙交易
即期外彙交易也叫做現貨交易或現期交易,是指外彙買賣成交後,交易雙方要在兩個交易日內辦理交割手續的一種行為。在外彙交易市場中,即期外彙交易是最常用的一種交易方式,因為它不但可以滿足買方臨時性的付款需要,還可以幫助買賣雙方來調整外彙頭寸的貨幣比例,以避免外彙彙率風險,所以占外彙交易總額的絕大部分。
在進出口貿易活動中,企業通過進行與現有敞口頭寸(外彙資產與負債的差額而暴露於外彙風險之中的那一部分資產或負債)數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期外彙交易,可以消除兩日內彙率波動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不過,因為即期外彙交易隻是提前固定第三天交割的彙率,因此它的避險作用十分有限。
即期外彙交易方式
即期外彙的交易方式主要有兩種——順彙交易與逆彙交易。
順彙方式的外彙買賣采用的是一種彙款方式,由彙款人委托銀行以某種信用工具(如彙票)通過其國外分行或代理行將款項付給收款人。也就是說銀行在國內收進本幣,而在國外付出外彙。在順彙的方式之下,客戶向外彙銀行購買彙票,使用的是本國貨幣,也就相當於是該銀行賣出外彙。
逆彙方式的外彙買賣采用的是一種托收方式,由收款人(債權人)出票,銀行委托其在國外的分、支行或者是代理行,向付款人收取彙票上所列出的各種款項。在逆彙的方式下,對外彙銀行而言,客戶賣出彙票給銀行,等於銀行付出本幣、買進外彙。外彙銀行接受收款人的托收委托後,就會安排其國外分、支行或代理行按照當日彙率向付款人收取一定金額的外幣作為銀行的外彙資產,這使得銀行國內本幣存款減少,而在外幣存款卻增加了相應的外幣金額。
即期外彙交易中的雙向報價
即期外彙交易的報價是指外彙銀行在交易中報出的買入或賣出外彙的彙價。在報價時一般采取雙向報價法,也就是說外彙銀行在交易中同時報出外彙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例如1美元兌8.0124人民幣,前者即為買入價,後者即為賣出價。銀行的買賣價格之差就是外彙銀行買賣外彙的收益,一般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由於外彙彙率變化一天之內一般不會超過最後兩位數,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外彙交易員一般不會申報外彙全價,而隻是報出彙率小數點後的最後兩位數,用前麵的例子來表示就是24,這也是銀行進行即期外彙交易報價的習慣。當然,如果偶然出現彙率在一天內暴漲或暴跌的狀況,報價方式就會是全價申報。
何為遠期外彙交易
遠期外彙交易也叫期彙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其中至少有一方是銀行)成交後,不立即進行交割,而是在未來的某個約定日期(至少是成交後第3個營業日以後)進行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
遠期外彙交易是通過合同(合約)來完成的,它是買賣雙方達成的協定。合同一經簽訂,雙方必須按照合同的有關條款履行,不能任意違約。合同中一般包括五方麵的內容:貨幣種類、彙率、數量、交割期限及買賣外彙的類型(到期買進還是賣出)。遠期外彙交易的期限遠期外彙買賣成功後的交割期限一般為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或12個月。如果期限超過12個月則被稱為超遠期外彙交易。在確定遠期外彙交易交割日的時候,有以下幾個方麵需要注意:
首先,所有的外彙交易都是以即期外彙交易為基礎的,因此,遠期外彙交易的交割日是以即期外彙交易的交割日加月或周數來計算的。如果遠期外彙交易合約是以天為單位計算的,那麼天數就應該以即期外彙交易的交割日後的自然日計算,而不是隻計算外彙市場的營業日。
其次,如果遠期外彙交易的交割日不是營業日,則需要將其順延至下一個營業日。順延後交割日跨月份的則需要將當月的最後一個營業日作為交割日。
最後,如果即期外彙交易的交割日為當月的最後一個營業日,則遠期外彙交易的交割日也應當是當月的最後一個營業日。
遠期外彙交易的報價
遠期外彙交易的報價方式一般有兩種:直接報價法、點數報價法。
顧名思義,直接報價法,就是指直接報出遠期外彙交易的具體數字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交易者可以直接從外彙牌價中一目了然地看到遠期外彙的報價,而不需要根據即期彙率和升水、貼水數來折算遠期彙率。
點數報價法是指以即期彙率和升水、貼水的點數報出遠期彙率的方法。如果遠期彙率大於即期彙率,則這一差額被稱為“升水”,表示遠期外彙比即期外彙貴;如果遠期彙率小於即期彙率,則這一差額稱為“貼水”,表示遠期外彙比即期外彙便宜;如果遠期彙率等於即期彙率,則這種情況就被稱為“平價”。點數報價法在顯示即期彙率之外,還要顯示升水或貼水的點數,一般以彙價的萬分之一為1點。
何為掉期外彙交易
掉期外彙交易是指交易者在同一時間進行相同數額但不同期限的同種貨幣的買進和賣出行為,是一種複合型的外彙交易方式。掉期外彙交易不會改變交易者的外彙持有額度,而隻是其持有外彙的期限。
掉期外彙具有三個標誌性的特點:一是同種貨幣在買入(賣出)的同時即被賣出(買入);二是交易的貨幣幣種、金額必須保持一致;三是買、賣行為的交割時間不同。
選擇掉期外彙交易的交易者一般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調整起息日,就是說交易者本來已經做好遠期外彙交易,但是因為某些原因需要提前或延後進行交割,此時進行掉期外彙交易就可以對原交易的起息日進行調整;另一個是防範金融風險,就是說交易者因為某些原因需要暫時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使用,並在一段時間後再換回原來的貨幣品種,這時可以通過進行掉期外彙交易來固定換彙的成本。
何為外彙期貨交易
外彙期貨交易與遠期外彙交易都是約定好在將來某一特定日期,以事先約定的價格來付款和交割某種特定標準數量的外幣,但這兩者存在不同之處。
所謂外彙期貨交易,指買賣雙方成交之後,按規定在約定的到期日內按約定的彙率進行交割的外彙交割方式,買賣雙方在期貨交易所以公開喊價的方式完成成交後,承諾在今後的某個特定日期,以約定的價格交付某種特定標準數量的外幣,即買賣雙方以約定的數量、價格和交割日簽訂的一種合約。